景佑五年六月十五
郁郁不乐的赵祯面无表情高坐于龙椅之上,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臣等恭请圣安。”
“圣恭安,众卿免礼。”
看着眼前已经面目一新的朝堂,赵祯挥了挥手,免了众臣的礼。
“张相,青州那边的灾情如何了,当地官府又是否处置得当?”
轻轻敲打着左侧的龙头,赵祯平静看着刚刚新官上任的宰相张士逊说道。
“启禀官家,据报本月初六京东东路的青州先是天降下雪,后又下起瓢泼雨,之后大雨一直连绵不绝。阳河泛滥,益都、临淄共计淹浸4000余户。寿光县因河流暴涨,引发山洪暴发,已有1500余户被冲没,淹毙300余人。”
“不过幸好知州夏竦和一众官吏反应迅速,在大水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派出人员巡视并加固已有的堤坝,并第一时间开仓放粮,搭棚施粥。另外还有当地的富家大户出钱出粮,既解了官仓燃眉之急,又救活了无数灾民。”
见上面的赵祯毫无动静,张士逊低头看了一眼笏板,继续说道。
“夏卿真乃国之干臣。不过张相你这几日也辛苦了,先退下吧。”
极为满意的夸了一句夏竦后,赵祯又稍稍安抚了一下张士逊,做皇帝的不好厚此薄彼嘛。
“谢官家。”
神色恭敬的朝赵祯施了一礼,张士逊不卑不亢,神色如常的回到了自己位置上。
“嗯,青州有夏卿坐镇暂时是无忧了。对了孙爱卿,赈灾的钱粮和药材等一应所需之物准备的怎么样了,可有短缺?你们户部赈灾的人选可有定下?”
赵祯突然把目光投向了户部左侍郎孙渡(就是在正月十六大朝会舌战群臣的那位),温和的问道。
“禀官家,赈灾一应物资皆已准备妥当,并无短缺,另外前去赈灾的人选也已选出,这次将由臣亲自前往。”
一脸严肃的孙渡神色从容的对赵祯说道。
“好,有孙爱卿亲自前往,朕就放心了。另外朕再赐爱卿尚方宝剑并加派五十名禁军一路护送,青州的数万百姓就拜托爱卿了。”
对着孙渡郑重其事交代了一番后,赵祯就让陈群把提前准备的那柄尚方宝剑给孙渡送了过去。
“臣,必不负官家,必不负青州百姓。”
孙渡激动的五体投地,然后双手接过尚方宝剑高声说。
“诶,爱卿快快请起,那个陈群,快把孙爱卿扶起来。”
最见不得这个的赵祯对陈群说道。
地上的孙渡又哪里真的敢去让陈群来扶,轻轻避开,自己咕噜一下站了起来。朝赵祯复行一礼,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众卿家,说完了赈灾,我们再说说之前安排下去的考课。晏卿,各地转运使和提刑司都进行的如何了?”
眉头轻挑,赵祯对着张士逊后排的晏殊问道。
“启禀官家,汴京周边县府的考课已经完成,距汴京远一些的就需要再多等些日子了,不过官家放心,一旦有了新的进展,臣会第一时间把折子送进宫的。”
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的晏殊高举着笏板说道。
“朕自然是信得过爱卿的。”
一句话说的含糊其辞,赵祯并没有让晏殊回到自己的位置。而心思缜密的晏殊自然知道了赵祯的言外之意。
“启禀官家,臣还有本奏。”
“爱卿请讲。”
见晏殊与自己如此默契,赵祯嘴角微勾。
“是关于韩,石两位老大人的,他们二位与朝廷都有大功,但在相位期间援引亲旧,尸餐素位,以权谋私。臣不敢擅自做主,请官家圣裁。”
再次将笏板高举,演技高超的晏殊对赵祯恳切的说道。
“唔,朕想想啊。”
大手一挥,赵祯让晏殊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而韩亿和石中立的结局也早已在心中被安排好了。
“官家,臣也有本奏。”
在晏殊退回到自己位置后,平日朝会一直很少说话的李老宰相突然站了出来。
“哦,李先生请讲。”
坐在龙椅之上赵祯吃了一惊,急忙客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