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上,李秀容居住的听涛轩前就热闹非凡。
只见高正仪背着个小小的背篓,竹篓里放着一把精致的小锄头。玳瑁和藜芦、川芎等人站定在身后。左侧站着冷冷清清的范观音和半夏、忍冬,中间是单纯可爱的李秀容和自己的乳母赵盼春和两个侍女福缘、福生。
一打开寝殿的门高正仪就冲进去一脸关心的望向李秀容,率先开口,“妹妹住的可是习惯,昨晚睡得可好?”
“多谢姐姐关心,妹妹昨晚睡得很踏实,也住的习惯。”李秀容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答道。
高正仪满意的点点头,“那就好,母后怕妹妹初来乍到会想家,特把这处院子分给了妹妹。一则是,咱们三人平日可以多多来往,不至于会觉得寂寞,二则是,此处虽取名为轩,却也是个二进的院子,再加上以巧妙构思,以奇石拟海,更是独具一格。”
“是啊,老婆子饶是活了大半辈子,昨日初到此处,也是被震撼到了。在一瞬间就仿佛又回到了台州老家,和大海比邻而居的时候。”李秀容身边的赵盼春附和道。
“是呀是呀,还得是咱们皇宫大内的能工巧匠,就咱们这个脑袋,想破天也做不来。”一旁的福生和福缘应和着。
“嘿嘿,妹妹住的习惯就好,走,姐姐带你挖冬笋去,出发。”高正仪小手一挥,倒是颇有几分大将风范。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竹林进发,一路行来,一个个小球似的山雀在林间跳来跳去,纷纷向她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而平日呆头呆脑的白头鸭也抻着脖子,两个小黑豆子似的眼睛,一眨不不眨。
树上的蝉鸣也不似之前响亮,显得有些有气无力,竹子上叶子也掉落了七七八八,剩下几片无精打采挂在那里。
跳脱的藜芦突然问道,“郡主,你说树上的那些知了是不是没吃饱啊,怎么叫的这么小声。”
“不是没吃饱,是根本没吃饭。”高正仪一本正经道。
主仆二人一问一答,总是那么出人意料,逗的众人哈哈大笑。
到了竹林,众人在原地休息,由有着丰富经验的玳瑁,把挖笋的要点教授给众人。
“郡主你瞧,挖笋是有技巧的要上看叶梢,下观竹鞭和地面。通过观察竹子的叶梢,我们就可以判断出竹子的新旧了。”
“玳瑁姑姑,那要如何分辨新竹和老竹呢?”高正仪歪着头,疑惑的问着。
玳瑁耐心的说道,“这个好分辨,叶子脆嫩的是新竹,略带枯黄的则是老竹。老竹下面大概率会有冬笋,而新竹则较少。此外,向阳的地方冬笋较多,偏阴暗的地方则较少。如果看到之前枯死的春笋,附近往往就有冬笋了。”
“我知道了,果然还是玳瑁姑姑厉害。”高正仪两个眼睛眯成了月牙,笑着夸奖道。
玳瑁也被高正仪的模样弄的一阵好笑,说着,“郡主谬赞了,不过是小事。咱们来讲第二个诀窍——山徒不平,先出谷地。这句话是说,我们在选择挖笋的地点的时候,在山势较陡或者是不平的地方,冬笋则更容易出现在谷地里。”
除了高正仪,清冷空灵的范观音和一脸乖巧的李秀容都没出声,而是认认真真的听玳瑁讲解。几个小侍女也难得没有叽叽喳喳的。
玳瑁顿了顿,又接着开始讲解,“在然后呐,在夹角的中心线上下锄,如果方向把握的不是很准确,那我们可以用母竹最下枝丫与母竹尾朝向的夹角中心线进行挖掘。这样则会减少我们的失误率。”
已经在那里跃跃欲试的高正仪,出声询问道,“那,玳瑁姑姑,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可以开挖了呀,我都等不及了。”
“滔滔,别着急等玳瑁姑姑把话说完也不迟。”一旁的范观音拉住了高正仪,安慰道。
“好吧,那就听范姐姐你的。姑姑,你快说吧,嘿嘿。”高正仪坐在范观音身边,催促道。
玳瑁宠溺的看着高正仪,笑道,“是,我的郡主。这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一般第一个笋都会长在离母竹兜一尺二寸附近泥土较厚的地方长出,这是最大的冬笋。”
听完了玳瑁的讲述,高正仪就急不可耐的拉着范观音和李秀容往竹林里冲去了。而身后众人也是紧随其后,走了进去。
到了竹林里,众人开始分工,两个小太监负责清理地面的枯草,顺便寻找竹鞭的痕迹。玳瑁则是在小太监身后负责寻找冬笋的笋窝,玳瑁身边的川芎和福缘福生则是把找到的笋窝插上一个枯枝,做上记号。
高正仪和范观音及赵盼春负责轮流挖笋,而年纪小的李秀荣和半夏藜芦负责往背篓里捡。
待众人分好了手上的事情和工具,由两个小太监手持两根结实竹竿开路,寻找着竹鞭的方向,玳瑁川芎随后,在找到笋窝后做上记号,然后,高正仪就也跟了上去,拎着手中的小锄头,磨刀霍霍向竹笋。
范观音和赵盼春各拿着另一把小锄头,跟在高正仪身后,不放心的说道,“滔滔,你慢点,注意点脚下。”
“知道了,范姐姐,看我先给你挖一颗大大笋。”高正仪满不在乎道,接着向前走去。
向前又行了几步,便看到一个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