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一趟确实不虚此行。
两个人这次去京都,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有爷爷和村长张国庆知道。
张英英从父亲那里得知林岁岁的事情,难得没有大嘴巴。
林月娥也没功夫去找林岁岁的不自在,她正满县城地找高中课本。
奇怪的是,她每次去,资料都刚好卖完,只能让楚恒厚着脸皮去知青点借书。
知青点的知青们因着林月娥的关系,都不愿意搭理楚恒,尤其是女知青。
只有个别男知青抹不开面子,把书借给楚恒。
高考在即,复习时间很短,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的学习,他们借书都要求楚恒在一天之内归还。
楚恒生气难堪,也无可奈何,谁让他们买不到高中的书本呢?
楚恒每次只能借到一本书,但林清玉也要复习,林清河把林岁岁之前住的屋子收拾出来,让两个人复习。
楚恒和林清玉还跟李大庆请了假,专门在家复习,备战高考。
林清河没有意见,他叫上林月娥:“月娥,清玉和楚恒要复习,你跟我一起去上工吧。”
林月娥拒绝:“二哥,阿恒和三哥学习是很辛苦的,我得留在家里给他们烧水做饭,做好后方工作,而且你下工回来也要吃饭的。”
这并不是不上工的理由。
林清河脸色沉了沉,正欲说什么,林月娥直接打断他:“二哥,你别说了,就这么定了,我去检查铁蛋和狗蛋的功课。”
林清河郁闷地看着林月娥的背影,去找林清文。
林清文捏了捏隐隐作痛的眉心:“她之前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距离高考,左右不过两个月的时间,随她去吧。”
大哥想做和事佬,林清河无话可说,扛起锄头上工去了。
林月娥不会做特别复杂的饭,中午打算蒸点玉米窝窝,再煮个汤面。
她刚把玉米窝窝放在锅里蒸上,就听见外面传来婶子们的议论声。
“我刚才在村口看见林岁岁了,驴车上拉着满满一车东西,估计又去城里采购了。”
“你没看见她脚上穿着那双小羊皮鞋吗?那可不是县城的款式,我估计她去省城了。”
“有可能,这些天都没看见她和时谦。”
什么?
去省城了?
她都没去过省城,林岁岁那个村姑凭什么去?
林月娥忘记锅里蒸的窝窝,朝着村口走去。
远远的,就看见居叔驾着驴车往后山方向走,林岁岁穿着一身新衣服侧身坐在驴车上,双腿自然垂下,在半空中悠闲地荡着,一眼就能看见她脚上的小羊皮鞋。
新衣服的花色也是林月娥不曾见过的。
嫉妒浮上心头,林月娥抱着手臂,冷声质问:“林岁岁,你不是报名高考了吗?你不在家里用功复习,还跑出去溜达,是想交白卷了吧?”
“干你屁事?”
“……”
林月娥气噎,想到高考报名那天,林岁岁名字被划掉的那一幕,她又笑了起来。
得意又猖狂:“确实不关我的事情,我就等着欣赏你高考落榜的惨样。”
顿了顿,她又说:“不过,你也不一定有高考的机会。”
“是么?”林岁岁故作疑惑不解地问:“你怎么那么肯定?”
“因为……”
林月娥故意拉长声音:“我不告诉你。”
她仿佛窥探了林岁岁的未来一样,别提多骄傲得意了。
很快就能看见林岁岁的陨落了。
林岁岁不知道林月娥得不得意,她看着她身后冒着大黑烟的烟囱,她挺得意的:“林月娥,你出门的时候,锅里是不是蒸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