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闻言,无声了一会儿。
眼中虽一闪挣扎之色,但泪水仍然源源不断地顺着脸颊落下,无比倔强地摇头:
“玥儿虽幼小,可她尚有爹爹你与乳母照料。
而苏旭若无人相护,只怕此番遭劫他再难保命,我岂能袖手不管?”
林如海摇头叹气,心中既有愤怒,又痛惜不已,却终究不忍责骂,不得不再出言好言相劝。
玥儿在襁褓中动了动,发出细微的啼哭声。
黛玉将女儿搂在怀里,轻轻拍着。
“黛玉,”林如海忽然开口,“你若实在放心不下苏旭,为父倒是有个法子。”
黛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林如海沉吟道:“我虽不能离任,但可以写信给京城的几位故交,请他们暗中打探打探。
若真有冤情,也好设法周旋。
同时,也应该联络一下苏家,这苏旭犯事,他们家也会受牵连,一定也会想尽办法打探的。”
“多谢爹爹!”黛玉破涕为笑,脸上总算有了几分血色。
“先别高兴得太早,”
林如海见女儿转悲为喜,又泼了盆冷水,
“我这些故交虽有些能耐,但毕竟鞭长莫及。
况且京城局势复杂,我只能尽力而为,却不能保证一定能救出苏旭。”
黛玉敛了笑容,郑重道:“女儿明白,只要爹爹肯帮忙,女儿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林如海点点头,又道:“我这就修书一封,你且安心在家等着。这段时间,好生照顾玥儿,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你身子弱,可禁不住这般折腾。”
黛玉应了下来,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她知道父亲说得对,自己如今最要紧的,便是保重身体,等着苏旭平安归来。
接下来的几日,黛玉强打起精神,照顾玥儿,也努力让自己多吃些东西。
可每当夜深人静,她仍会忍不住想起苏旭,想起他温润的笑容,想起他坚定的眼神。
她不知道苏旭在狱中是否受苦,也不知道他是否怨恨自己。
当初她不顾一切地要嫁给他,如今却连累他身陷囹圄。
“旭哥哥,你一定要平安回来,”黛玉对着窗外明月低语,“我等着你,玥儿也等着你。”
转眼半月过去,外头传来丫鬟的声音:“老爷,姑娘,刚收到京城来的信。”
林如海接过信件,仔细看了一遍,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黛玉见状,心中一紧,颤声问道:“爹,是不是苏旭出事了?”
“倒不是。”林如海将信递给黛玉,“是你表姐宝钗要嫁人了,嫁给你表兄宝玉。虽说当初贾府大老爷贾赦要和我们断亲,这二老爷贾政还是给我送了请柬。”
黛玉的身子在精心调养下渐渐康复,她听闻父亲要为贾府准备贺礼,便提出想随车队一同进京。
她如今除了苏旭和父亲女儿,对贾宝玉、薛宝钗如何完全没了反应,仿佛是陌生人一般。
那些年少时,在贾府的时光,如今对她来说,是那么的遥远。
“爹爹,我想跟着贺礼车队去京城,既能探望苏旭,也能为表哥表姐的婚事道贺。”她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林如海看着女儿苍白的面容,心中不忍:“你的身子才刚好些,这一路舟车劳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