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行的这几天,叶语闲什么正事都没干,之前几次来杭州,不是面见朋友,就是去打比赛。这一次,叶语闲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来度假的。西湖泛舟、断桥赏景、城隍阁夜游……一行人尽情享受着杭州的繁华与风雅。小狐逛得相当开心,杏子和爱姬对南方的糕点甜食也颇为喜爱,师妹虽是对这些事情兴趣不大,但在西湖畔听戏时,眼中也多了几分柔和。
直到第四天,叶语闲才终于收回了度假心态,带着众人来到北京街。
要说各地用其他地区的名称当成路名或者街道名,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很常见的。最经典的应该是上海的中心区,南京路。这个地名,是因为桥下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能通向北京,因此而得名,可惜这个名称没有延续到后世,因为稍微晚一些时间,这整条东西向的大街就被统一名称叫做“旬宣街”,再后来就变成现在的“河坊街”了。
既然是京杭大运河的沿岸,这里自然是杭州城最繁华的码头之一,沿河而建的商铺、客栈、酒楼鳞次栉比,叫卖声、交谈声、船夫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片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叶语闲站在河边,目光扫过不远处的一座拱桥,桥下商船往来,河水倒映着天光,一旁的小吃街更是人头攒动,香气四溢,让人食指大动。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四人,嘴角微微一勾,收起了往日吊儿郎当的神色,目光变得认真起来,缓缓开口道:“接下来,该干正经事了。”
小狐正盯着一家糖炒栗子的摊子,被他这句话拉回思绪,眨了眨眼:“什么正经事?”
叶语闲轻轻摇着折扇,目光微微眯起,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我们该去看看,这杭州城里,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愿意与我们同行巴蜀。”
杏子和爱姬对视了一眼,皆是点头。
师妹抬眸,淡淡道:“叶老板是打算直接招人,还是观察挑选?”
叶语闲目光扫过四周的人流,笑意加深:“当然是‘缘分’二字。等着看吧,总会遇到些有意思的人物。”
叶语闲当然知道最俗套的方式——去酒馆摆酒请客,广发英雄帖,招募志同道合的好汉。这种方法简单粗暴,效果也还算不错,毕竟大多数江湖人士都是能喝上几杯的主。
另一种同样俗套的方式,则是跑去各种客栈“偶遇”有故事的人。说白了,就是四处转悠,看看有没有身怀绝技、气质不凡的侠客,最好是那种独自饮酒、目露沧桑、仿佛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家伙。按照话本的套路,只要他叹一口气,自己顺势一搭话,就能听出一段惊天动地的恩怨,最后顺理成章把人拉进队伍。
杭州毕竟不是金陵,这里不像曾经的京师那样,客栈的名字都透着股文人雅士的气息。金陵的“满庭芳”客栈,听起来就像是个风雅之地,让人怀疑进去之后会不会有人在角落吟诗作赋。
杭州的客栈就随意多了——“有间客栈”,“悦来客栈”,再加上“龙门客栈”“高升客栈”,光听名字就知道走的是实用路线,倒是和后世的“如家”“速8”有异曲同工之妙。
叶语闲带着小狐、杏子、爱姬和师妹,四人一路穿过北京街的闹市,最后找到了一家看起来最热闹的“悦来客栈”。
进了门,果然热火朝天,酒香四溢,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客人络绎不绝,既有行脚商人,也有衣着江湖气的汉子,甚至角落里还坐着几个佩刀的年轻书生,看起来像是游学之人。
叶语闲选了张靠窗的位置,招呼四人坐下,而自己则端着酒杯四处晃悠,假装随意地游走在各张桌子之间,竖着耳朵听着各路人的对话,试图找到些有趣的目标。
他走了一圈,酒钱倒是花了不少,可惜听到的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破事—
“你听说了吗?城北的张屠夫,最近又娶了个小妾……”
“什么?真的假的?这都第三个了吧?”
“唉,前几天大雨,听说京杭运河的水位涨了不少,码头上的货都被泡了……”
“有人在城隍庙外摆赌,结果被衙门的人一锅端了,啧啧……”
叶语闲听得无语,连酒都不想喝了。这哪里是招募人才,纯粹是来听市井八卦的。
他本想着是不是该换一家客栈试试,但又觉得今天的运气恐怕也就这样了。无奈之下,只好晃晃悠悠地回到了自己的桌前,坐下时还带着几分怅然。
小狐抬头看了他一眼,嘴里咬着一颗蜜饯,好奇地问道:“叶老板,看你的表情,没找到合适的人?”
叶语闲端起酒杯,懒洋洋地喝了一口,叹道:“这事情,果真不能心急……”
他话音刚落,旁边一张桌子上的客人忽然猛地一拍桌子,酒杯都被震得晃了晃。
“胡说!杭州醋鱼怎么能比得上扬州的狮子头?你们这帮南方人,就知道吃酸的,根本不懂肉的精髓!”
另一名客人顿时不服气地站起来,拍案而起:“放屁!西湖醋鱼那是酸甜平衡,狮子头再好吃也只是肉香,哪有层次感?你个北方糙汉懂什么?”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眼看着就要大打出手。
半晌,叶语闲只是端着酒杯,静静地看着两边争吵的好戏,并没有插手的意思。
两边的火气越来越大,原本只是争论“西湖醋鱼”与“扬州狮子头”孰优孰劣,但很快火药味升级,变成了“南方菜就是清汤寡水”和“北方菜全靠酱油糊弄”的地域之战。
“你们江浙一带,就知道吃清淡的,鱼要酸甜,肉要软糯,能不能吃点有嚼劲的东西?!”
“你们北方人天天吃面,到了南方不喝汤不吃米饭,难怪长那么粗糙!”
旁边的酒客本来只是看热闹,现在也被牵扯进了南北菜系大战,三言两语间,竟隐隐有形成两派的趋势。
就在这时,场面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其中一个北方大汉“啪”地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瞪着对方,怒道:“行!老子今天就让你尝尝筷子到底能不能当武器!”
说罢,他猛地一抬手,竟真拿起筷子朝着对方扎去!
而对面的南方书生也不甘示弱,眼见筷子袭来,竟一把抱起桌子,试图用桌子当盾牌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