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夏。这一年秦国颂15岁。他是跟着他参加过红军长征的父亲一家人搬到这座大院的。
他们家暂时被安置在这座大院的外院的三间东房里。与高老头住的那间小南房离得很近。这三间东房的原先的住户没有说明原因就搬走了。秦国颂一家人就暂时安置在这三间东房里。
秦国颂的父亲叫秦义辉。秦义辉15岁参加革命。跟随着红四方面军参加过红军长征。秦义辉的家境还算是比较殷实,他读过私塾,人也非常的聪明。他从小就立下大志,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15岁那年(1931年12月)湖北的红四方面军夺取他当时所住的县城后,他们的县改为了红安县。于是他便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后,由于他有文化又加上胆大心细,很快就受到提拔。1934年红军长征时,他已经被提拔为营教导员。在长征时多处受伤表现的异常勇敢。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进行的嘉陵江战役时他身负重伤。被一块炸弹的弹片刺伤了脑部神经受损,从此便不能参加一线的工作。由于他有绘画的天赋,便在部队搞宣传工作。解放后,由于他的病情所致,就没有被安排具体的工作,赋闲在家。领导上给予他优厚的生活待遇。
他们一家刚搬来这座大院,人们只知道那个老头是个老红军。看到他衣着简朴,生活朴素。不讲究吃喝,喜欢搞艺术。给人的感觉是有些怪癖的老头。他有二儿二女,大儿子和大女儿在外地工作。三儿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秦国颂。
秦义辉独自一个人住一间房,房内非常简陋,他自己做饭吃,不与家人们一起吃饭。三间东房,他妻子与小女儿住一间,另一间秦国颂一人住。
秦义辉不去上班,国家每月给他200多块钱的工资。200多元在当时就是个大数字了。一般的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四十块钱。秦义辉每月拿这么多工资,但生活非常的艰苦朴素。衣食住行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坚决不上街去买。身上穿着补丁落补丁的衣服,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夏天依旧有穿草鞋的习惯。他妻子没有工作,每个月他给妻子和孩子们一共50块钱。妻子加上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用,在当时这算是中等水平。秦义辉给自己的规定一个月生活费花销10元。其余剩下的每个月将近200块钱费用全部交党费。
秦义辉一直倡导着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原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自己屋内的桌椅板凳都是他自己亲手打造的。年近50岁的他仍然有那么一膀子的力气,并且亲自用木头做框架,亲手打造了一辆自行车。动手力量极强的他用木头做原料,做了一台手摇风扇。当然这台手摇风扇使用起来不是那么便捷,但也基本上实现了半自动化。
秦义辉喜欢读书,在他制作的书架上面罗列了五花八门的书。有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等这方面的图书,还有一些大部头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翻译的著作。这些书他读没读过不太清楚,但他的儿子秦国颂没有少看他的书。秦国颂也就是唯一能够从他那里借出来的人,并且他有规定看完一本还回来再借第2本,每本借阅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天。
秦义辉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音乐和绘画。他屋里有小提琴,手风琴,脚踏风琴,他都能像模像样的弹奏出些曲子来。这无疑都给他的简陋的屋子里增添了些神秘色彩。再配上墙上他自己画的油画,这屋子里住的人倒不像是个老红军,更像是一个搞艺术的人。他穿戴随随便便邋里邋遢,性情中还真透得出那么一点艺术家的风范。
秦义辉的这种散乱近似有些疯疯癫癫的生活方式,加上他红军资历的背景,对他日后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是的,在往后10来年的日子里,他的这些书籍都得到了保存,成为他儿子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秦义辉是老干部,但他不是领导。他喜欢艺术但不关心政治。他有上级单位,但他从不去上班。他生活无忧,过着简朴的生活。他随心所欲,没有人敢惹他,也没有人敢管他。他外表随和,见人总是笑呵呵的,人们见到他从来不称他的姓,也不叫他的名,就叫他老红军。这一句他最爱听,他有一个他最喜欢的儿子叫秦国颂。
秦国颂长得英俊漂亮,十五六岁的他个头1米70左右。算不上高大也不显得瘦小。这一年他上初中二年级。他不爱说话,两只大眼睛特别有神,红红的脸颊透出些许羞涩,倒像个大姑娘。他喜欢独自思考,给人的印象一看就是个很有心机的男孩。他学习优秀在班里名列前茅。人缘极好,热爱劳动,热爱同学,并且特别愿意帮助别人。别人对他的需求他更是有求必应。只要你说出来让他去做什么事,他不管能不能做,先沉思一下,然后点点头:“好,咱们试一试。”他做事有一句口头禅:做一项工作,做一件事情,力争达到每一点尽可能的完美。每一点每一个步骤完美了,整体才会完美,绝不能凑合将就。
他心灵手巧,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深思熟虑,先想好方案,然后动手,力争一次成功。尽管他性格有些孤僻,但人们依旧喜欢他。
他家搬来这座大院,院里的人对这个少言寡语的男孩由初识相识到认识,渐渐的人们都喜欢这个男孩。在这座大院里最喜欢这个男孩子是住在里院的黄国英。黄国英大秦国颂六岁。一个在法院上班一个还是中学生,他们俩竟然成为性格相投,志趣相合,没有结拜的金兰之好。
秦国颂在学校学习成绩异常优秀。各科的老师都特别喜欢他,尤其是他的班主任教物理的穆老师对他更是爱护有加情有独钟。一次在物理课上,穆老师讲到了牛顿力学的部分章节。秦国颂在课堂上提问万有引力是怎么回事?穆老师微笑的回答,万有引力这一章节你要到高中才能学到,才能知道。现在你才上初二。孩子,这个问题你要想知道,下了课你找我。下了课,他找到了穆老师,低着头胆怯的说道:“高中的物理课,我基本上自学都已经学完了。”
穆老师吃惊的看着他:“真的?你都学完了?”
他点了点头:“我借了高中的课本,自学的。”
“你能看懂?”穆老师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他点了点头:“差不多能看明白,我还读了微积分呢。”
穆老师差点惊掉了下巴。满脸狐疑的说:“那我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看过。”
他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万有引力定律上面说宇宙天体乃至地球上的物质物体,两个以上相互之间就有引力。物体具有的质量在物体之间产生一种相互作用便是万有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就越大。”
说完他看了看穆老师:“我想问的不是这些,我想问的是它们之间的引力是从哪儿来的呢?大的物体之间的引力靠的是重力。靠物体本身的重量和质量。而那些小的物体呢?比如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是怎么来的呢?比如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它们之间的引力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连串的疑问过后,他自己又补充道:“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微生物微观世界照样是存在着引力的。这种引力也和宇宙星空天体上的星球的引力一样吗?”
穆老师瞪圆了眼睛,仔细看了看他。他不敢相信,说出这番话来的人是一个年纪仅十五六岁的孩子。停顿了片刻,穆老师语重心长的对秦国颂说:“秦国颂呀,秦国颂,孩子,我教不了你了。要解释这些,你一定要去上大学!到了大学里才能学得到。还有你问两个物体之间为什么会有引力?当然电磁力是另一回事。”说完穆老师拉着他的胳膊。:“孩子啊,跟我回家去,我借给你一本书,你或许在书里可以得找得到答案。”
穆老师拉着秦国颂回到家里,找了一本书递给他:“你先拿回去看看,有可能看不懂,看不懂也别来问我,因为我也看不懂,真的……”
秦国颂看了一下那书的名字。《相对论》,署名是一个叫爱因斯坦的人。
一天,黄国英与大凤小两口在屋里说话。话题自然就谈到了刚搬来外院的那家的人。大凤对黄国英说:“这阵子院里的人都在谈论新搬来的那家的人,我看你对那个叫秦国颂的学生挺感兴趣的,你们俩相差这么多,在一起谈什么呢?
黄国英说:“这学生懂得很多,我们俩没有什么明确的话题,就是挺愿意跟他在一起说话的。”
大凤又问道:“他爸呢,就是那个老红军。”
黄国英说:“他爸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也真怪了,他爸就特别喜欢我,我一去他家他就会把我叫到他屋里。他屋里是轻易不会让外人进去的,就连他媳妇儿和他的孩子们也都一样。每次我去找秦国颂,他爸只要是在家就从他那屋里出来,把我叫到他屋里去让我抽烟,听他拉小提琴或者看着他画画。真怪的一个老头。
大凤又说道:“这家的人是挺怪的,有那么点不正常呢。”
黄国英说:“说来也是挺有意思的,我就喜欢不大正常的人……这个世界如此荒诞,我们却如此正常……”
大凤听了黄国英这句无头无脑的话,顿时无以回答。停了片刻,她话中有话的说道:“我们属于正常的人吗?”
黄国英听懂了大凤话里有话的意思。点了点头,自言自语到:“是不太正常,不过我也在想办法让它正常起来。”
大凤接了他的话题说道:“给你想了办法,你又不去,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黄国英有些气恼的对大凤说:“这样的私事怎么好对别人讲?!你一点都不尊重我。对大雅讲了那些事,亏的你还好意思说出口。”
大凤不言语了,这事关一个男人的尊严问题。还是让男人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吧。
大凤忽然觉得错的不是丈夫黄国英,而是自己。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姑娘,温柔柔弱善解人意。随和不与人争辩,忍让默默的承受自己内心的痛楚……
过了一会儿,大凤说道:“哪天方便把秦国颂叫到咱们家来,我也听听你们聊什么?别总上人家家去,你也要请人家来咱们家玩儿啊。”
黄国英点了点头:“好呀,只要你没意见,我就把他叫到咱们家来。在他们家和咱们家都一样嘛。”又接着说道:“不知道人家来不来了,国颂还是一个很害羞的,一说话脸先红,像个丫头。”
大凤笑了,还没有见过这样的腼腆的男孩子呢?看看他看见了我,是不是会紧张的手足无措呀?
这天,黄国英把秦国颂叫到了自己的家。一进家门看见二凤也在,姐儿俩正在说话呢。二凤见姐夫领过来了秦国颂,站起来就要走。黄国英说:“二凤干嘛走啊?呆着吧。你不认识他吗?刚搬来咱院的秦国颂。”
二凤冲秦国颂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笑着说道:“刚搬来的?碰过面没有说过话。”
秦国颂的脸一下就红了,低着头说:“是的,刚搬来的时间不长的。”
二凤笑笑说道:“你们聊吧,我回我妈那屋去,过来看看我姐,没别的事。”
黄国英看看站在旁边发囧的秦国颂,顺着二凤的话说道:“好吧,你过去吧,一会儿过来玩。”
二凤笑着转身跑出了屋去。
大凤忙招呼秦国颂坐下。拿过凉杯给他倒了一杯凉开水。边倒水边说:“新搬来的说说你对这个大院的印象?”
秦国颂看着黄国英说:“印象……第一印象,我感觉到这个大院,嗯,有,有些不对。”
黄国英看了看大凤,又看了看秦国颂,说道:“嗯?你给我们说说哪些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