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闻听此言,心中安稳,随即传令左右侍从:“速去置办盛宴,今日要与相父同贺这即将开启的东征盛事。”
一时间,殿内气氛热烈,众人皆对东征满怀憧憬,只待那大军开拔之日,剑指朝歌,改写乾坤。
君臣共饮之后,子牙谢恩出朝。次日清晨,子牙早早来到教军场,观看操练。
他仔细检查了士兵们的队列和装备,过名点将,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待到五更时分,子牙登上将台,军政司辛甲前来禀报,请求放炮竖旗、擂鼓点将。
子牙心中暗自思忖:“如今我军共有六十万人马,需要四位先行官才能更好地协助指挥。”于是,他下令让军政司传晁田、郑伦、黄全忠和哪吒上台来。
辛甲领命后,迅速将四将唤到台上,四人向子牙打躬行礼。子牙说道:“我军现有六十万之众,需用你们四位为先行官,分别挂左右前后印。
你们各自拈取一个阄,自行决定所任之事,不得错乱。”四将齐声应诺,子牙便将四个阄递给他们。
苏全忠首先拈取了一个阄,打开一看,原来是头队先行。接着,晁田拈到左哨,郑伦拈到右哨,最后哪吒拈到后哨。
子牙见状,心中大喜,当即下令军政官为四将簪花挂红,并授予他们各自的印信。
四将接过印信后,饮过一杯酒,谢过元帅。随后,子牙又令杨戬和李靖各拈一阄,担任三军督粮官。
杨戬拈得头运,李靖则是二运。子牙同样令军政官取来督粮印,交付给这三将,并为他们簪花挂红,各饮两杯喜酒。
二将饮罢,下台谢恩。此时,子牙又令军政官取来点将簿,准备继续点将。
晨曦初露,教场之上军旗猎猎,气氛庄严肃穆。
姜子牙身着帅袍,威风凛凛地站于点将台前,手中令旗一挥,率先点出了黄氏一门忠勇之士:
黄飞虎,这位曾令纣王也忌惮三分的豪杰,昂首阔步上前,其身后黄飞彪、黄飞豹兄弟二人亦是身姿矫健,目光如炬;
黄明、周纪二人相互打趣几句,带着豪迈之气紧跟其后;
龙环、吴谦虽平日里话语不多,此刻却也透着一股精气神,大步流星迈入队列。
再看那黄家小辈,黄天禄、黄天爵,年少英武,英姿勃发,眼神中满是对战场的渴望与建功立业的憧憬。
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勋等一众西岐老臣,虽已年迈,却依旧腰杆挺直,他们历经风雨,深知此番东征的意义重大,步伐沉稳地站定。
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这几位文王倚重的贤能之士,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范,可一旦论及国事、战事,眼中的睿智之光便足以让人知晓他们的非凡谋略。
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等“八俊”,各个仪表堂堂,才学出众,此时汇聚于此,为的便是共襄大业,推翻暴政。
姬氏一族更是人才济济,姬叔干、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启、姬叔伯、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顺、姬叔平、姬叔广、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他们身为文王之子,受父辈熏陶,或精于谋略,或擅于武艺,虽有的兄弟因纣王屡征西岐已不幸阵亡十六子之多,但剩下的这些殿下们依旧毫不退缩,习武不辍,誓要为父兄报仇,为西岐讨回公道。
更有那归将降佐,苏护,这位曾为殷商镇守一方的诸侯,如今迷途知返,决心为正义而战;孙焰红、晁雷、洪锦、季康、赵丙、孙子羽等,他们来自不同的阵营,却因相同的信念齐聚西岐,愿为大周的崛起挥洒热血。
还有那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龙吉公主,身披战甲,英姿飒爽,在一众男儿中也显得格外夺目。
待子牙将诸般人马点将已毕,手中令旗再次一挥,传令道:“令黄飞虎上台。”
黄飞虎闻令,健步如飞登上点将台。子牙神色凝重,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开口说道:“诸位将士,如今成汤虽是气数已尽,但五关之内,必定藏龙卧虎,不乏精奇之士,我等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战场上,当战则战,当攻则攻,需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而其间,最为关键的是,我全军上下每一位军士,都必须演习阵图,唯有如此,方能明晰进退之法,在关键时刻克敌制胜,方可破敌于阵前。”
言罢,子牙随即令军政官:“抬十阵牌放在台上。”
不多时,军政官们抬着十面绘有神秘阵图的牌子,稳稳当当放置于台上,台下将士们的目光顿时被吸引过去,心中知晓,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这些阵图,便是他们克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