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弼开口问道:“晁兄,你此次匆忙赶路,究竟所为何事呢?”
晁田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前往寻找定风珠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方弼。
方弼听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接着又转头看向一旁的宜生,好奇地问道:“这位先生又是何人呢?”
晁田连忙介绍道:“此乃是西岐上大夫散宜生。”
方弼闻听此言,眉头微皱,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你身为纣臣,怎会与此人同行呢?”
晁田神色凝重地解释道:“如今纣王昏庸无道,倒行逆施,致使天下大乱。
小弟深知大势已去,故而毅然决然地归顺了武王,愿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如今那闻太师亲率大军征伐西岐,更是摆出了威力惊人的十绝阵。
而这其中尤以“风吼阵”最为棘手,若想攻破此阵,非得借助一件稀世珍宝——定风珠不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日这场机缘巧合之下的相遇。”
想当年,方弼、方相兄弟二人毅然决然地反出朝歌,此举无疑是大大地开罪于纣王。
自此以后,他们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然而今日,上天似乎终于眷顾起这对苦命的兄弟来了。
当听闻能得到这颗神奇的定风珠,并以此将功赎罪时,方弼心中不禁大喜:若是此番事成,不仅自己和兄弟能够重归朝堂,恢复往日荣光,更能一雪前耻啊!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
于是,方弼赶忙向散宜生询问道:“散大夫,不知怎样的宝贝才能称得上是定风珠呢?可否借在下一观,也好让我长长见识呀。”
此时的散宜生见方弼刚刚帮自己渡过了河,又加上有晁田在此认出了他们,也就没有多想,急忙从怀中取出定风珠递给了方弼。
只见方弼接过定风珠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仔细端详起来。
那珠子通体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
方弼看罢,心中暗喜,随即将包裹重新系好,然后二话不说,直接把它塞进了自己腰间的口袋里。
紧接着,他竟然把这珍贵无比的定风珠当成了过河的船资一般,丝毫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迈开大步朝着正南方向的大路扬长而去。
一旁的晁田见状,虽然心中恼怒,但面对身材高达三丈有余且力大无穷的方弼、方相兄弟俩,却是根本不敢上前阻拦。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定风珠就这样被抢走,消失在了视线之中。
这边厢,可怜的散宜生眼见着辛苦得来的定风珠转眼间就被方弼夺去,顿时吓得脸色惨白,魂飞魄散。
他放声大哭道:“哎呀呀!我等此次为了取得这定风珠,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数千余里。谁曾想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际,竟会遭遇这般横祸!如今这珠子被他抢走,叫我如何回去向姜丞相以及诸位同仁交代啊!”
说着,散宜生情绪愈发激动,挣脱开晁田的束缚,作势就要往那滔滔黄河中纵身一跃。
晁田眼疾手快,一把死死抱住散宜生,宽慰道:“大夫莫要冲动,切莫性急啊!
我等即便身死于此也不足为惜,但姜丞相派我二人前来取这定风珠乃是为了大破‘风吼阵’,此事十万火急,容不得半点耽搁。
不想中途遭此变故,实在是不幸之至啊!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想办法追回定风珠才是正理。
而且姜丞相也不知道这中途有误,如此一来,关乎国家大事的决策岂不是出了大问题?
这可是对国家的不忠之举啊!而且,您在中途还遭遇劫持,这又何尝不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呢?
我和你毅然决定前去拜见姜丞相,将事情原委如实禀报给他,好让他能够另想良策应对局势。
就算最终我们不幸死于刀下,或许也能稍稍减轻一些这不忠不智所带来的罪责吧。
可要是你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去,不仅会耽误大事,而且罪过将会更为严重啊!”
宜生不禁长叹一声:“谁能料到竟会在这里遭受劫难啊!”
两人随即翻身上马,扬起马鞭,急速前行。
然而,他们才刚刚行进了不到十五里路,就突然看到前方有两杆大旗幡从山口飞掠而出,紧接着便听到后方传来阵阵粮车行驶的声音。
宜生驱马来到近前一看,原来是武成王黄飞虎正在催促运粮队伍通过此地。
宜生下马之后,武成王也翻身下马,问道:“大夫,您这是要前往何处呀?怎么会这般悲伤哭泣呢?”
宜生赶忙跪地叩首,哭诉道:“大王啊!下官此番前来乃是因为奉命去取定风珠以渡过黄河,不想却在途中遭遇方弼打劫,定风珠也被抢走啦!”
黄飞虎眉头一皱,追问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动手抢劫的?”
宜生答道:“距离现在应该不算太远。”
黄飞虎大手一挥,朗声道:“无妨!本王这就与大夫一同前去取回宝物,你们就在这里稍等片刻即可。”
说罢,他翻身上马,带着一队人马朝着方弼离去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