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生辰宴,或许是凌霄作为皇帝的最后一次狂欢,可这狂欢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凉与绝望。
眼前的景象热闹非凡,大殿内张灯结彩,宫女太监们穿梭其中,大臣们纷纷献上奇珍异宝,口中说着吉祥话。
可凌霄(溥仪)却觉得这一切如此虚幻,仿佛只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美梦。
凌霄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试图从他们脸上找到一丝真诚,却只看到了虚伪与敷衍。
凌霄想起了自己登基的那一天,年幼的自己被抱上这冰冷的龙椅,面对这陌生而又威严的一切。
那时的凌霄,根本不知道皇帝意味着什么,只觉得这一切都让凌霄害怕。
而如今,凌霄渐渐明白,这皇位带来的并非无上的荣耀,而是无尽的枷锁与责任。
凌霄曾试图做一个好皇帝,想要改变这腐朽的王朝。
凌霄在摄政王载沣和隆裕皇太后共同处理商议正事时,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想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可凌霄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傀儡,被各方势力操控着,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在摄政王和隆裕太后眼中皇帝始终只是一个几岁不干世事的小孩,对于凌霄的建议总是敷衍了事。
即便凌霄有时想方设法加大对他们进行些影响,但对于中国清朝历史的改变那也是微乎其微的。
凌霄看着这个王朝在自己眼前逐渐走向衰败,却无能为力。
袁世凯,那个野心勃勃的权臣,如今手握中央实权,周旋于南北之间。
袁世凯表面上对皇帝恭敬有加,可凌霄知道,袁世凯心中早有盘算。
近来,袁世凯屡屡向清廷施压,主张南北和谈,实则是为自己谋求出路。
朝中大臣们,有的惶恐不安,有的心怀鬼胎,面对这大厦将倾的局势,竟无一人能拿出良策。
在这最后的帝王生辰里,凌霄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无助。
我是溥仪,大清的皇帝,却也是这历史洪流中的一颗棋子。
凌霄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凌霄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的人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凌霄望着大殿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风暴能够来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可凌霄也明白,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自己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生辰宴结束后,日子并未因那短暂的繁华而改变。紫禁城里依旧是规矩森严,可凌霄却察觉到一种愈发压抑的氛围,好似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什么。
凌霄望着那被夜色笼罩的宫殿,凌霄轻声叹息。再见了,这紫禁城;再见了,这帝王的虚名。明天,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在宫女太监服侍溥仪回寝宫的路上。心思感慨想要自己走一走。
待众人退下,让乳母在原地等自己。凌霄独自一人漫步在紫禁城的宫墙之下。
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拉出自己孤独的影子。
远处,似乎听到宫外传来了百姓们欢庆革命胜利的声音。
这天下,即将不再是爱新觉罗氏的天下,而凌霄,也将从这云端跌落,成为一个普通的凡人。
隆裕皇太后也变得沉默寡言,除了日常的请安,隆裕皇太后很少主动与溥仪交谈。
有时溥仪去给隆裕皇太后请安,会看到隆裕皇太后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宫墙发呆,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
宫中的太监宫女们,往日里的热闹劲儿也没了,走路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偶尔听到他们小声议论外面的局势,什么革命军又攻占了哪个城池,隆裕皇太后心里就忍不住发慌。
至此满清朝廷以摄政王为首的王公大臣和皇太后已经接受了南北和谈,准备清帝退位。
为了打发时间,凌霄还是像往常一样读书练字,可心思却完全不在上面。曾经觉得枯燥的皇家典籍,如今看来却像是在讲述一个即将落幕的故事。
这段时间,凌霄仿佛置身于一场醒不来的噩梦之中,知道结局即将来临,却又无力改变。
每一天都过得煎熬,既盼着这一切快点结束,又害怕面对未知的未来 。
想到正在发生的辛亥革命,凌霄心中充满了恐惧。凌霄知道,这场革命的爆发,自己将失去这皇位,失去这紫禁城的一切。
凌霄害怕面对未知的未来,害怕成为一个普通的百姓。
可凌霄又清楚,这或许是这个王朝最好的结局,它已经腐朽到了极点,或许只有一场彻底的变革,才能让这个国家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