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随后讨论到了引进农作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组织农业耕种扩大生产。
最后提到了即将参与祭祀典礼的事宜和相关军事部署细节,如调动骑兵部队确保边防稳固同时展现中央权威等等复杂政治考量。
(为避免剧透或过度重复原文仅做概略概述)。\"确实如此,不过若她在此,那个小妖女必定更猖狂!”
无咎轻轻抱怨一句,心里嘀咕,依照大魏传统,他这位三世国君登基后的首要之事,便是与自己的嫡母争锋相对一番,才能真正稳固朝堂。
无咎同仲羽交谈几句琐事后,凌越自外而至道:“陛下,左右丞相与诸位大人已在殿前静候。”
无咎轻颔首:“朕所吩咐的都备妥否?”
凌越俯身回禀:“奴才已让人星夜运抵宫内。”
“既然无误,便驾临正明殿!”无咎展臂舒腰后对仲羽言道:“你也随朕一道前去!”
“是!”
片刻间,无咎甩动宽袍大步迈入正明殿。
陆安邦、李玄策等礼毕后,脱履鱼贯入内。
此时唯皇帝可带剑着履上殿,余者均需解下佩饰赤足入殿。
随时代变迁,往后历代重臣往往争取此优待。
尤其是到了晋初年间,司马家诸公更是争相效仿,除带剑穿履之外还需统辖内外军务及赐九锡等一系列特权。
无咎摘取腰间佩剑搁置左手旁剑架后,轻挥手,凌越领若干侍从捧托盘依次进殿。
右丞相陆安邦略感疑惑道:“未知今日召吾等前来所为何事?”
张庭率先掀开盘上绸布,其下陈列数枚通宝,遂笑语曰:“岂非我大魏发行之流通币么?陛下莫不是见臣老困,特赐几枚御寒资费?”
“区区些许怎能渡寒冬漫漫长途?”无咎泰然含笑应答,“另有北方使者献上佳人若干,将军归去时不妨选几位陪伴……”
此话未竟,众人已然哄然而笑,尤以廷尉刘清最为活泼,连串俏皮故事脱口而出,其中某些即便无咎重复亦易触碰禁忌而被删剪。
无咎深知这般诙谐风气延绵至诸多后续世代,但私下揣测恐源于某不具名公主殿下早年之恶趣味。
一时群臣喧哗后,冯远清咳两声,身为御史大夫维护殿规乃分内职责。
主粮官员陈平上前,细眉紧锁取一枚钱币端详良久惊叹道:“不妙!实在不妙!”
冯远接过同样检视,翻来覆去看不出任何异样处。
突然陈平目光直视皇帝求证:“敢请陛下告之,这批钱出自何处?”
无咎从容回应四方疑惑:“东市大道,西区。”
话落陈平疾转面向吏部尚书顾齐急切要求:“速派精兵全城缉拿!必是有心之人试图破坏我魏家根基啊!”
顾齐满脸不解瞧着无咎尚不知何意,只见后者示意:“左边托盘中的是近僚于外发现;右边则是朕下令自府库提取而来。”
经测量得出前者比后者单枚减损三铢之量!
更引注意者为前者几币形制竟高度一致且差值甚微,显然由同一模大量浇筑而成!
这批异常物实为无咎月前行于东市区偶然所得成果。
每枚通宝如字所示重一两三铢减至九铢计,这意味着只需溶毁三币官钱便可铸成四枚伪币。
如私自挖取矿源铸造,则利获更大。
还能让这系列假货畅通民间,则责任当归结到先皇时期强制推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上了。
百姓必须同时接受好坏杂揉的钱物不得区别拒受!
当年此举初衷是为了推广新货币以及搜刮民财,却让如今此类造假有了温床滋长。
------------
注目于争论不断的大人们中,无咎突然想起了一则旧典。
岂非那句经典的——百姓何不食肉糜?
冯远及张庭等人辨认不了的原因在于他们位居高位,衣食无忧,根本不用接触实际钱财事务。
陈平之所以能辨别,则得益于
一位接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在严冬时节里,徒步行走多时才抵达勤政殿的大门前。
随后还得攀爬两百多个台阶,并且在刺骨的寒风下等待了许久,最终又因某些问题与蒙义激烈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