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寒一回到宜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日常的生意中。
这趟去京市,她只是走了几天,可等她重新站在市场的摊位前,像是已经过去了很久。
周围的摊主们见她回来,都打趣道:“小姜,你这是去大城市见世面啦?”
“走的时候还穿得那叫一个讲究,回来的时候,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姜远寒笑了笑,没接话。
她看了眼摊位,菜都快供不上了,幸好临走前联系的几个摊主挺上道,这几天轮流补货,勉强撑住。
她当即叫上几个信得过的摊主,重新开会定了菜品种类与供应时间表,为的是年后要正式开始的供菜计划做准备。
这个计划,她已经提了好几回,将整个市场摊主联合起来,为氮肥厂食堂定点供菜,由她负责对接厂里与整体调度。
她不是卖熟食的,不会靠薄利去拼价格,她想整合力量,做大做稳。
至于去氮肥厂投标的事情,就由她来负责。
元宵刚过,投标就开始了。
氮肥厂的大会议室里,气氛比平时多了几分凝重。
今天是厂里年后第一次正式招标会,招的是全年食堂供菜项目。
饭菜是工人最关心的民生事,这笔单子既稳定又赚钱,自然引来不少竞争。
姜远寒手里抱着一叠投标材料,准时走入会议室。
她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侧目。
“那不是姜远寒吗?表彰大会上她说要来投标,原来不是玩笑话!”
“不过,她还真敢来啊,她背后不就是市场几个摊主吗,这厂里的供菜,她供得起?”
有几个中年男人交头接耳,语气里满是轻视。
更有一位坐在首排的油腻男,语气不屑:“一个小姑娘也来凑热闹,真当招标是赶集呢。”
姜远寒听到了,却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
那人是厂里王主任的亲戚王绍春,在厂里做小批发的,借着亲戚关系多年往食堂送菜。
去年因为质量问题被停了一次,今年卷土重来,准备亲戚搭桥,再次中标。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她都调查过了。
会议开始,主持人是厂务科的副主任,也请了几位评审。
姜远寒第一个上台汇报。
她打开材料,语气沉稳:“我们不是一家商户,是由中山市场联合的多个摊主组成的供菜联盟,每天可供蔬菜超过一千五百斤,种类超过二十种,能覆盖全年变换菜单的基本需求。”
她翻到一页,继续道:“我们还准备了三个级别的菜价方案,分别应对淡季、旺季和突发事件,确保在物价上涨期间,不涨价、不断供。”
台下窃窃私语。
她不紧不慢地补充:“另外,我本人将对接整个供应链,负责统筹与协调,出现任何问题,只需联系我一人。”
说完,她递上完整标书,然后淡定走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