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厂的展位布置得清新雅致,各类行李箱样品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宛如静待检阅的士兵,只等吸引八方来客的目光。
那一个个行李箱,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的品质与故事。
展会的大幕刚刚拉开,便有不少外国采购商被行李箱别具一格的设计所吸引,纷纷围拢过来询问详情。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好奇与期待,时而用手势比划着,时而用不太流利的英语交流着,那股热情劲儿,让整个展位瞬间热闹了起来。
李才英等人一边凭借着在火车上与大卫交流时积累的点滴经验,一边靠着临时突击强化的英语功底,尽力向采购商们推介产品。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试图将每一个产品的特点和优势都清晰地传达给这些潜在的客户。
然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犹如一道道无形的沟壑,横亘在他们与采购商之间,让沟通之路满是坎坷。
有一位采购商对行李箱的材质心存疑虑,他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嘴里不停地询问着关于材质的问题。
李才英心里虽清楚原理,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恰当又精准的词汇来解释清楚,急得鼻尖都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与无奈,嘴巴张了张,却又不知该如何准确表述。
就在这略显尴尬的时刻,人群中忽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大卫。
他瞧见李才英等人,脸上立马绽放出热情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给人带来一种温暖而安心的感觉。
他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细致入微地给采购商讲解起行李箱材质的优势以及制作工艺的精妙之处。
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手势自然而生动,每一个词句都仿佛具有魔力,让采购商们逐渐露出了认同的神情。
在大卫的助力下,采购商们对产品有了更为透彻的认知,其中一位采购商当场就表露出浓厚的合作意向,不仅留下了联系方式,还兴致勃勃地表示期待进一步商议订单细节。
李才英等人对大卫的及时援手满心感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感动与欣慰。
大卫笑着回应道:“在火车上你们可是帮了我大忙,现在我帮你们不过是举手之劳。
而且我打心底觉得你们的产品很棒,相信往后会有更多人钟情于它。”
说着,便静静站在一旁,俨然一副随时准备帮忙翻译的模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真诚与友善,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李才英他们见状,感动不已,本以为在火车上只是个小插曲,随手帮的小忙,没想到大卫竟这般涌泉相报。
他们看向大卫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与感激,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广交会上取得好成绩,不辜负大卫的帮助与期望。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激烈的争执声,如同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那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打破了展厅原本的和谐氛围。
李才英等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外国商人正满脸怒容地站在一个中国参展商的展位前,用那带着明显口音且不太流利的中文叫嚷着:
“你们这产品质量简直差到家了,还敢来参加广交会,这不是明摆着浪费我的时间嘛!”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通红,额头上的青筋都隐隐浮现出来,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将自己愤怒的情绪全部宣泄出来。
那位中国参展商是个中年男子,脸上满是焦急与无奈交织的神情。
他不停地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努力辩解道:“先生,我们的产品一直都是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的啊,以往从来都没收到过这类反馈,您能不能具体说说哪儿不满意呀?”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神中透露出委屈与不解,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又缓缓松开。
若是在别处,估计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了,可在这儿,大家都只能默默忍着。
周围的人们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却又都不敢轻易发声,生怕引火烧身。
整个展厅的气氛变得异常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
然而,外国商人却不依不饶,扯着嗓子大声吼道:“我懒得听你解释,你们中国人就是想靠歪门邪道,拿次品糊弄我们外国客户!”他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在展厅里回荡,引来了不少人的侧目。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中国参展商,眼神中充满了轻蔑与不屑。
听到这般无理的指责,周围的中国参展商们个个面露愤慨,可又都不敢轻易发声。
他们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满,却又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的发生。
毕竟广交会是至关重要的国际商贸舞台,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给自己和国家抹黑。
李才英看到这一幕,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平之气。
他的双眼紧紧盯着外国商人,眼神中燃烧着怒火,嘴唇微微颤抖,似乎在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他看了看张德运、王兴旺和赵建华,发现其余三人也都目光坚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于是四人毫不犹豫地朝着争吵之地走去,他们的脚步坚定有力,仿佛带着一种使命和担当。
李才英走到外国商人面前,神色礼貌却又透着几分坚定,说道:“先生,您这样毫无根据地指责可不对。
每个企业都在全力以赴地打造优质产品,您要是有意见,总得拿出具体的问题和证据来吧,怎么能就这么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