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点点头:\"政策下来了,我爸可以回原单位工作。\"
王富贵沉默了一会,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这个给你。\"
三毛打开一看,是一支英雄牌钢笔,崭新的,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我知道你喜欢写字,\"王富贵挠挠头,\"就当就当是临别礼物吧。\"
三毛有些意外,她第一次发现,这个总是嬉皮笑脸的会计,其实也有真诚的一面。
晚上,曾家的小院里挤满了人。村民们自发来送行,有的提着鸡蛋,有的拿着自家种的蔬菜。老李头甚至抱来了一只老母鸡。
\"曾师傅,\"老李头抹着眼睛,\"您可别忘了我们啊。\"
曾老爷子难得地开怀大笑:\"忘忘不了。等你们去南京,我我请你们吃盐水鸭!\"
三毛忙着给大家倒茶,突然发现王富贵站在院门口,却没有进来。她走过去,把钢笔还给他:\"这个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王富贵摇摇头:\"收下吧。其实其实我一直很羡慕你们。有文化,有见识,不像我\"
三毛看着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她收下钢笔,轻声说:\"谢谢你。\"
临行前的夜晚,曾老爷子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三毛走过来,靠在他肩上。
\"爸,\"她轻声说,\"我有点舍不得这里。\"
曾老爷子拍拍女儿的手:\"人人生就是这样。有聚有散,但但经历过的,都会成为财富。\"
第二天一早,公社派来的吉普车icon停在了村口。曾老爷子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小院,转身钻进车里。
车子缓缓启动,村民们站在路边挥手。三毛透过车窗,看见王富贵站在人群最后,朝她挥了挥手,然后转身离开。
车子驶过村口的晒谷场,那里已经换了新的农机设备。曾老爷子设计的改良犁具整齐地排列着,在晨光中闪着金属的光泽。
\"爸,\"三毛突然说,\"等我们回南京,您还要继续研究农机吗?\"
曾老爷子笑了:\"当然。我我还有很多想法。要要让农民兄弟少流汗,多打粮。\"
车子驶上公路,远处的山峦渐渐清晰。南京就在山的那一边,那里有他们熟悉的生活,有等待他们的亲人。
但三毛知道,无论未来如何,这段农村生活的记忆,都会像父亲珍藏的怀表一样,永远珍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王富贵坐在煤油灯下,面前摊开着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这是三毛从南京寄来的,随书附的信纸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富贵同志:
见字如面。得知你在补习文化,我很高兴。这本教材是我特意为你挑选的,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写信问我。
三毛\"
王富贵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信纸,仿佛能触摸到三毛的温度。他想起那天在村口送别时,三毛回头望他的眼神。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从此,王富贵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天,他依然要处理生产队的账目,但一有空闲就捧着书本学习。晚上,他常常熬到深夜,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一字一句地啃着那些陌生的知识。
\"富贵,你这是要考状元啊?\"老李头打趣道。
王富贵抬起头,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坚定的光:\"我要考大学。\"
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王富贵正在给三毛写信。他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笔,墨水在信纸上晕开一大片。
\"三毛同志:
高考恢复了!我要参加考试!请你一定要帮我\"
信还没写完,他就冲出了办公室。他要去找公社书记请假,要去县城买复习资料,要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富贵几乎住在了公社的图书室。他的桌上堆满了复习资料,墙上贴满了笔记。困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
三毛的信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她不仅寄来各种复习资料,还详细解答他的问题。渐渐地,王富贵的回信越来越长,文笔也越来越流畅。
“三毛:
今天读到了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突然明白,人生就像这首诗,要有诗意地活着\"
1978年夏天,王富贵收到了南京某校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他站在村口的晒谷场上,望着远处的山峦,第一次觉得那座山不再是阻隔,而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开学前夕,王富贵来到了南京。站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的书香。
\"富贵!\"熟悉的声音传来。
王富贵转身,看见三毛正向他招手。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比记忆中更加明媚动人。
\"三毛同志\"王富贵突然有些紧张,手心里全是汗。
三毛笑了:\"以后要改口叫同学了。我爸听说你考上了大学,特意让我来接你。他说,要请你到家里吃饭。\"
王富贵跟着三毛走出车站,南京的街道两旁种满了梧桐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斑斑驳驳,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他知道,一段新的人生即将开始。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个在煤油灯下苦读的夜晚,感谢那些充满墨香的书信,感谢那个让他下定决心改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