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学长舒一口气,说道:“幸好!幸好!”
另一位同学却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反驳道:
“什么幸好啊!还是有文物被偷走了,墓也被破坏成这样,这可是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
他的语气中带着痛心与惋惜。
“可终究没有全掏走啊,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教授,那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吗?”
文教授再次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今天留堂,就是想给你们提前加上一课。
你们刚开始学习不久,还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我想对这次事件,和你们讲一讲在实操方面的事情。
当然,你们也可以先当作故事来听。”
苏渺瞬间眼睛发亮,实操啊~她爱听啊~
“教授您请说!我们想听!”
“你们觉得当地考古队来了之后,除了对基本环境的评估,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勘察是什么?”
“下墓?”一位同学试探性地回答道。
“没错,只有亲自下到主墓之中,才能全面、完整地勘察到墓穴的破坏程度,从而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依据。
然而,这也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这次的盗洞正对着棺椁所在的地宫,盗洞不大却很深,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入。
进入盗洞危机重重,按照你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大概会遇到什么问题?”
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
“盗洞是被强行破坏的,有可能发生坍塌。”
“墓里面上期封闭,空气不流通,可能会缺氧窒息,还有可能遇上有害气体造成中毒。”
“毒蛇毒虫,细菌真菌,而且还是平时不常见的。”
文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若是让你们亲自下去,你们可有这个胆量?”
同学们瞬间都陷入了沉默,大家在心里暗自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
黑漆漆的盗洞深不见底,前方一片未知,自己与外界的唯一联系仅仅依靠一根细细的绳子和一个对讲机。
光是想想,就让人胆战心惊,脊背发凉。
苏渺也没说话,以上说到的情况她都害怕,毕竟还没有亲身经历过,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进行应对,也需要做更多的心理建设。
但是她想着想着,思路倒是走偏了,她怕这些现实性的伤害,倒不怎么怕一般人想到的玄幻危机。
一说到下墓,很多人心里想到的危险是会不会“鬼”,这个苏渺倒还好,“鬼”嘛,又不是没有做过。
看没人吱声,文教授感叹道:“是啊,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有超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我希望你们可以在将来的学习当中,汲取到更多可以应对问题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对考古工作的信心与勇气。”
苏渺问道:“文教授,那这次的曾国公墓是哪位老师下墓的呢?”
“是一位考古队的同志,因为盗墓贼是在匆忙之间弄出来的盗洞,宽度较窄,这位同志身形瘦小,于是决定让他先行下墓探查情况。
这位同志上来后说盗洞正对着棺椁,棺椁上虽有小洞,但是没有被打开。
破坏者应该是从小洞中掏取文物,因为村长和村民来得快,他们时间比较仓促,故而没有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
“教授,您还没说,这座墓要不要进行保护性挖掘呢?”同学心急地问。
“这座墓的设计比较特殊,发掘工作比较困难。若是将原盗洞扩大,势必会对墓穴造成新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