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那天,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首批客人是李媛带来的摄影爱好者团队,他们在云雾缭绕的茶园里拍照,跟着老茶农学习采茶技巧,品尝用茶叶入菜的特色美食,个个赞不绝口。
\"林姐,\"一个年轻的游客好奇地问,\"你是怎么想到来这么偏远的地方当村官的?\"
林乔正在帮客人泡茶,闻言笑了笑:\"最开始只是一时冲动,但现在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晚上,送走客人后,林乔独自坐在村委会的小院里。星光洒落,虫鸣阵阵。她想起白天那位游客的问题,思绪飘回三年前的那个下午——她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满心忐忑却又充满期待。
手机铃声打断了她的回忆。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乔乔,\"屏幕里的母亲看起来有些憔悴,\"你爸爸住院了,高血压引起的轻微脑梗\"
林乔的心猛地一沉:\"严不严重?我现在就回去!\"
\"已经稳定了,\"母亲叹了口气,\"他就是太操劳乔乔,你爸爸的厂子最近遇到困难,可能要裁员他压力很大\"
挂掉电话,林乔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她向王大山请了假,匆匆赶回城里。
父亲的病情确实稳定了,但厂里的情况比母亲说的还要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订单锐减,资金链面临断裂。
\"实在不行就只能裁员了,\"病床上的父亲显得苍老了许多,\"但跟了我十几年的老员工\"
林乔握着父亲的手,突然想到了什么:\"爸,你们厂是做什么加工的?\"
\"主要是食品包装,怎么了?\"
\"我们村的茶叶现在急需包装加工,\"林乔眼睛亮了起来,\"还有,村里的中药材也需要深加工。如果能转型做农产品加工\"
就这样,在林乔的牵线下,父亲的工厂与云岭村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工厂转型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保住了所有员工的工作,还新招了二十名工人。而云岭村的产品也解决了加工环节的瓶颈,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一个月后,父亲出院,亲自到云岭村考察。走在整洁的村道上,看着忙碌的茶园和欢声笑语的游客,他感慨地对林乔说:\"丫头,你比爸爸有本事。我经营工厂二十年,还不如你三年做出的成绩。\"
林乔挽着父亲的手臂:\"爸,这都是乡亲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事。\"
父亲点点头:\"我和你妈商量好了,等工厂稳定了,我们也搬来云岭村。这里空气好,适合养老。\"
林乔惊讶地看着父亲,没想到一向重视城市生活的父亲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回到云岭村的第三年秋天,林乔被评为\"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云岭村也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她有什么感想。
林乔看着台下坐着的王大山、张强和几位村民代表,声音有些哽咽:\"我最要感谢的是云岭村的乡亲们,是他们接纳了我这个外来者,给了我成长的机会。乡村振兴不是我们帮助农民,而是农民成就了我们\"
典礼结束后,省电视台的记者想要专访她,林乔却婉拒了:\"村里正在准备秋茶采收,我得赶回去。\"
回村的路上,张强开着新买的小货车,时不时偷瞄坐在副驾驶的林乔。三年并肩奋斗,这个曾经的城市女孩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举手投足间已看不出半点当初的生涩。
\"林姐,\"张强终于鼓起勇气,\"我有话想跟你说\"
\"嗯?\"林乔正在查看手机上的订单信息,头也没抬。
\"我我喜欢你!\"张强一口气说完,脸涨得通红,\"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你以后肯定要回城的\"
林乔愣住了。她转头看着这个三年来一直支持她的年轻人——从最初冒雨送茶叶,到后来一起开拓电商市场,张强的踏实能干早已深深印在她心里。
\"谁说我要回城?\"林乔轻声说,\"我不是早就决定留在云岭村了吗?\"
张强猛地踩下刹车,不可置信地看着她:\"那你的意思是\"
林乔笑着推了他一把:\"好好开车!等今年茶叶丰收了再说。\"
车窗外,云岭村的梯田层层叠叠,茶树在秋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远处的村舍白墙黛瓦,炊烟袅袅,宛如一幅恬静的水墨画。
林乔降下车窗,让带着茶香的山风吹拂脸庞。她想起陈教授曾经问她的问题——你真的决定留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