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番慈母心肠,便作了好人,赠她面饼汤食。
姐姐自是不愿意外嫁,潇湘有哭嫁的习俗,女子出嫁,那是再也不会回到原本的家里去,同最亲密的母亲跟姊妹分离。
少年埋头吃面,吃得满头是汗,她擦干嘴角,黑幽幽的眼睛盯着那哭着的两个人。
阍嫁若是好事,也不必哭哭啼啼。
少年托着腮,看了良久,忽然道:“我也不想我妹妹日后离家去,有母在堂,姊妹不该分家。”
一句话说得芈娘子眼睛红了又红,好半天说不出来,只是怜惜地看着那一双女儿。
少年瞧见了她写的书信,当对上她的目光时,她又装作漫不经心,躲开了。
“你若没有去处,不如在我家住下。”
芈娘子看她实在可怜,自己有的不过是金银死物,用不出去,甚至都比不过地里的土疙瘩。
少年不言语,也不感谢,从始至终都冷冰冰的,像是捂不热的寒冰。
半夜里,少年从床榻上起身,趴在厢房的墙壁上,隐约有女子低声细语的交谈声,间杂着几句发怒咒骂。
这宅院里的妖气很重,她刚到潇湘城内就闻到了,满院牡丹,都遮盖不住那妖气。
妹妹扑进姐姐怀里,不停地咒骂,恨不得生啖那男仙尊的血肉。
说着要毒死那男仙尊,叫他去阴曹地府当快活鬼去。
姐姐却按住她,差距悬殊,不啻于以卵击石,不如想个办法逃走,保全一家三口。
少年侧耳听了一会,大致明白事件始末,复又落回榻上,闭眼假寐。
次日清晨,芈娘子唤少年起床用饭,却不见踪影,榻上被褥一丝褶皱都无,仿佛昨夜里,并未住过活人。
挚友桃花妖递来一封书信,叫她带着女儿投奔自己,派出信使乌鸦带路。
桃花妖有一处迷宫阵法,精妙无双,据说还是当年狐仙娘娘传授给她的,任凭是仙尊,也破不开 。
只有好友养的这只乌鸦带路,她们才能走对路。
芈娘子收拾好金银细软,来回看着十七八岁的女儿们,叫她们变回原身,两朵黑色曼陀罗,跟喇叭花似的。
乌鸦驮着她们姊妹二人,却不见芈娘子也上她的后背,歪头,用血红的眼睛无声催促她。
芈娘子摇摇头,叫她们先走,自己随后就到,哄得她们离开,她才翻箱倒柜,从一堆兵器里拿出自己的一对姊妹剑来。
“我饿了。”
昨日讨水喝的少年,怀里抱着一颗蹴鞠,灰蓝布包着,隐隐渗着水,显得一片湿黑。
芈娘子正提着一对姊妹剑出门,连忙藏在身后,那少年却把蹴鞠掷在地上。
“不用去了,劳烦你为我煮碗面,我过寿。”
她看着年纪小,说话口气却好似几百岁的老者,神情冷漠,但眉眼间,带着孩童的稚气。
待芈娘子看见那布下面的蹴鞠时,骇得朝后倒退,惊恐地看向这来历不明的穷困少年。
少年显然一副没睡好的模样,哈欠连天,泪光点点,挤了挤快要撑不开的眼皮,她又催了一声。
“马上就好!”
芈娘子如梦初醒,下厨房做了一碗手擀面,正好是留着给她的那一份。
汤色鲜亮,撒着碧绿葱花,热气腾腾的寿面码着两只荷包蛋,煎得金黄酥脆,绿油油的葵菜堆在瘦肉边上。
少年默不作声吃了个干净,从院子里浇花的水桶里撩水洗手,芈娘子这时才看见,她手上破了皮。
指节外面擦得能看见骨头 ,似乎被什么烧过一般。
芈娘子联想起那男仙尊的厉害,他有一道仙门火符箓,专克她们这类花妖树怪。
“恩人不如让我替你包扎一下。”
少年正在甩手上的水珠,这些伤对于她来讲,可有可无,不处理过会儿就愈合了。
芈娘子无以为报,只缠着她包扎。
少年一愣,就被芈娘子抓住手指,涂上淡黄色药粉,细细用绷带裹好伤口。
这花妖的眼睫毛很长,俯下脸时,柔和慈爱的面容,让她想起日暮灯旁 ,替她跟谢冕缝补衣裳的枳明来。
“你很爱你的两个女儿吗?”
少年忽而开口问,似乎还有些不易察觉的急切。
芈娘子几乎脱口而出:“自然很爱,她们生在我肚子里,是我的掌上明珠,为了她们,我可以倾其所有。”
少年把手抽走,背在身后,摩挲着打结的绷带,低声道:“如果她们其中有人犯下滔天大错,你也继续爱她们么?”
她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在母亲跟前低着脸。
“自然爱的,她们能做错什么事,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愁云散开,芈娘子眼角眉梢都是喜色,想起两个女儿来,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
少年却惊恐地躲开她,也不管她在身后如何呼喊,一去不返。
芈娘子手里提着一篓子胭脂花染红的鸡蛋,潇湘城内的习俗,过生辰都要煮红鸡蛋吃。
“是给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