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是九州祖地,一切文明发源的起源之地。
平原较多,水源丰富。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江湖人看了许多,打架决斗的却是极少。
行进了一个多月,他们俩只走大道,沿途遇见旅店茶摊还能休整一番。
驴背上,兄弟俩悠然自得,二人各干各的。
张清源在练功,张君宝创造的两部内功心法来源于道家,一阴一阳,相辅相成。
太阴凝脉神功与太阳凝脉神功,代表了一阴一阳两种不同思想,运转经脉线路也是大不相同。
修行之后,产生的也是两股不同感觉的内力。
太阳内力,温暖燥热,修行之后阳气旺盛,丹田处如暖阳般温暖。
太阴内力,凉爽自然,运转内力之后,好像在酷夏时节吹来一股凉风,或者喝了两口冰泉般清爽。
除此之外,这两种功法竟然可以兼容。
两股内力在体内沿着各自的经脉运转,虽不能融合,却也互不干涉,很是神奇。
还有一点,太阳内力爆发性高,太阴内力持久性强。
两种功法都有九重境界,张清源主修太阳内力,目前已经修行到第四重境界。
而太阴凝脉神功,则是刚练完第一层。
张君宝也是一样,二人境界都差不多。
练张君宝创造的内功有一点好处,除前三层功法需要盘膝打坐外,往后的修行并不需要专门的打坐姿势,在平时生活中,内力会自动运转。
当然,自动运转的话,内力增长速度没有专门打坐修行那么快就是了。
驴蹄哒哒作响,张君宝躺在驴背上翻看经书,他看的很仔细,逐一逐字的解读。
他对于道经的理解,比张清源造诣更高。
不是说张清源不看经书,只是他看的没张君宝那般精细而已。
张清源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会背就行,意思能理解就行,不耽误理解修炼就够了。
不像张君宝,他对自己的要求要做到学以致用,什么时候只要看到某句经文,就知道是哪本书,哪一页的。
甚至可以做到遇见什么事儿,都能用道家理念去解读一番。
因为张君宝总感觉自己的脑袋比较笨,所以他总希望能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
以前在少林,他只负责挑水劈柴,和师父傻乐。
有了张清源,他只顾埋头苦读,钻研武学。
他感觉自己的经验太少,或者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太少。
这个世界的张君宝没有倚天世界中那个张君宝过得悲苦,倚天中的张君宝,在觉远死后,一个人游历天下,见识了宋末的悲惨,也经历了元朝的残暴。
他经历过世态炎凉,所以懂得人情冷暖。
而这里的张君宝,他没经历过那么多,所以觉得人世间得一切都那么美好。
自从离开三河镇,张君宝就变得很喜欢问问题,张清源也愿意给他解答。
当然,张清源懂的也没那么多,所以大多时候他都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解答张君宝的问题。
解释的多了,张君宝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也在悄然变成张清源的形状。
铜铃哒哒作响,两位少年抬起头。
“源哥,酒店。”
“看到了,咱们去住店。”
两人翻身下驴,牵着驴走到店门口。
这是一家野店,开在官道旁边,这种店铺总能让张清源想起水浒里的孙二娘,以及龙门客栈里的佟湘玉。
把驴拴在门口,二人走进店里。
“小二,来壶茶。”
“来喽。”
店小二热情地端着茶壶跑过来,用抹布擦了擦桌子,倒了两杯茶道:“二位道爷,你们是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多少钱一晚?”
“不多,上房六十个铜板,中等房三十个铜板,大通铺只要五个铜板。”小二介绍道。
上房就是单间,里面有浴桶,有八仙桌,被子松软,设备齐全。
中等房也是单间,里面只有床,外加洗脸盆。
大通铺就很好理解了,一大群人挤在一起,各种打呼噜磨牙放屁。
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很可能早上醒来以后你会发现,你的衣服鞋和钱财会一同消失。
“开两间中等房吧,门口驴背上有我们的行李,帮我们拿进屋去,再来只炖鸡,炒两个小菜。”张清源道。
小二见他们俩穿着得体,能住得起中等房,就说明不差钱,他想起昨天才捉的黄鳝,问道:“两位道爷,本店有新到的鳝鱼,要不要尝尝?”
张清源看向张君宝,张君宝只觉得馋虫跳动,“主食就吃鳝丝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