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当晚,狂潮未退,余震不断。
新国cbd区,浮光会设于本地的临时控制塔顶层。
沈逸辰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海岸线沉落的霞光,手指轻敲着身边的战术控制台,语气平淡如水:
“他们看见我掀翻了桌子,以为结束了。”
“现在……才是真正的开始。”
身后,鸢语ai投影亮起,浮现出全球57个第三方数据节点的分布图,逐点闪烁,线路纵横如蜘蛛网。
【人机协同对赌模型·激活】
【追踪目标:高维货币模拟实验——eterna币】
【预判方向:虚拟币-本地通用化路径控制反演】
沈逸辰没有大张旗鼓地向媒体展示任何成果,他只是悄无声息地动了一根线——让燕惊鸿的模型,在全球节点中开始“被动挤兑”。
原因很简单:
“你想制造共识虚高,那我就用真实的数据反馈把你的信任泡沫刺穿。”
他将浮光会提供的部分“合作权限”暗度陈仓,植入“节点轮转协定”,一旦触发市场内“主动流通监测”,系统便会自动识别——哪些资金是人驱动,哪些是系统预设模拟。
这是他独创的“人机协同反操控模型”。
而今晚,就是猎杀的最佳时机。
……
此刻,位于瑞士的高维金融平台“eterna实验室”忽然收到警报:
【大量中小节点对币种eterna发起双向流通测试】
【部分结构型基金开始出售资产模拟币】
【高频跳动过快,市场权重预测偏移 143】
燕惊鸿正躺在疗养床上,半边脸还贴着冰敷贴。
听见助理的报告,他猛地坐起:
“什么?谁触发了对赌模型?”
助理咽了口唾沫:“是……是第三方用户集群在浮光会后台系统启动的人机协同操作。”
“协同模型是谁写的?”
“…沈逸辰。”
轰——
这一句话,像炸雷击中燕惊鸿的神经。
“他什么时候有浮光会权限的?!”
助理吞了口水,小声道:“今天峰会结束后,浮光会代表团与沈逸辰进行了三十分钟闭门会谈,疑似……切换了支持阵营。”
这一刻,燕惊鸿眼底彻底染上冰冷杀气。
而与此同时,科技圈各大观察站同时发布预警:
“eterna模型系统内虚拟货币价格出现高频震荡,3小时波动达182”
“系统预判轨道已脱离原建模路径”
而沈逸辰的“协同模型”刚好借由全球节点,公开透明地记录了这一切。
他将每一笔模拟“炒币资金”的流向上传至链上,形成“反投机透明带”。
等于是——
“你想偷偷建高塔,我直接拉下遮羞布。”
金融系统舆论开始剧烈反转。
科技评论家在直播中直言:“沈逸辰不是金融玩家,他是风险结构设计师。他玩的不是钱,是信任机制本身。”
而在推特、油管、知乎等平台,同一张图片登顶热榜:
沈逸辰立于峰会台下,身后全球节点线网浮现,他一句话配文被疯狂转发:
“人不可能永远相信一个模糊的神,但可以永远信任一套清晰的规则。”
……
当天晚上,浮光会正式发布声明:
【eterna币系统将全面接受国际结构审查】
【原高维模型创建人燕惊鸿,将退出实验运营职权】
【浮光会现阶段对“零算法自治框架”表达高度支持,并已启动转型对接流程】
消息一出,科技圈全面震撼。
资本圈一面倒地涌向沈逸辰阵营。
而直播平台上,数十家主播同步刷爆热搜:
【你以为打完了?人家只是顺手把你全球业务也接了】
【沈逸辰,从来不说狠话——他直接做】
【高维对赌?赌你能撑几轮】
而此时此刻,沈逸辰站在控制中心,看着屏幕上“信任反馈线”稳定增长,神色平静,却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