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神。”
“他只是,从最烂的牌里,打出了一副王炸。”
——这是天机阁纪实片《编号z-27:从实验体到结构重构者》的开场语。
这部片子,没有任何宣传,没有预热,没有官媒推送,也没有公关造势。
它在一个普通的午夜时分,于天机阁自建的视频平台默默上线。
第一小时,播放量:573
第二小时,播放量:1249
第三小时,播放量:
第四小时——登顶全网九大平台同时播放榜单第一,服务器险些崩溃。
……
纪录片共分六章。
第一章:编号实验
画面是沈逸辰十三岁的档案记录。
镜头扫过的是他在“行为预测研究小组”的编号牌:z-27
实验内容为——“模型训练与青年行为决策路径预测模拟”。
旁白低沉:
“他们要用他,定义别人一生的路径。”
“却没想到,他自己走出了路径之外。”
画面切到少年时的监控片段。
深夜,他独自坐在实验楼的天台,抱着一个破旧的投影键盘。
荧幕里,是他自编的第一个模型反推算法。
而备注中,他写下的一句话:
“如果模型是用来控制人的,那我想做一个——用来打破它的模型。”
……
第二章:流放时代
他因“反抗实验逻辑”,被打入“项目冻结名单”,原籍注销,身份被标注为“特殊观察对象”。
无人收养、无校可读、无档可入。
画面闪现他在南江偏远中学的日子:住在实验室废弃楼,自己改电、装网络、自学代码、夜里帮小卖部批账。
镜头模糊又温暖。
有人说:“那个孩子,总是一个人坐在操场的边上,看着别的同学。”
老师说:“他成绩不是最好,但总是能提问我们没见过的问题。”
弹幕刷起一片:
【是他吗……我们记得那个少年……】
【我靠,这段南江中学我看哭了】
【他从不是精英出身,他是从系统里逃出来的孩子】
……
第三章:青创草莽
从南江小镇回到城市,他用一纸“青年模型自治方案”敲开第一所高校大门。
当年只有六所高校响应,三台笔记本电脑,十个节点用户,他一个人维护整个架构。
弹幕开始爆炸:
【卧槽他是真的一个人搭了前期全部架构???】
【这段让我想起我们学校刚接入时候,我们还在笑那系统长得丑】
【他亲自敲了我们那批接口,是他本人回的邮件……】
纪录片剪辑带着电影级节奏,配乐高燃、配色冷淡,旁白却始终轻声讲述:
“我们只知道那天,我们有了发言的地方。”
“而他,只是把自己从未被听见的愤怒,变成了一个给所有人用的麦克风。”
……
第四章:反击与孤岛
镜头剪入他被“实名攻击”、宗家造谣实验身份、“疯人会议直播”的段落。
对比他在会上胡言乱语时眼神的坚定,配上弹幕爆刷:
【谁说他疯了?他在装疯保护我们】
【你知道一个人多聪明,才演得那么真实?】
【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不是疯,是疯魔一样守住了这套系统】
……
第五章:千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