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微臣不敢妄言。”
“说,乾清宫不是皇极殿,随便说。”
“是,陛下。”李标答应着,缓缓抬头:“微臣认为一定是和藩王们有关系。”
“这只是其一,如果只靠藩王,朕的国库无法充实。”
“陛下,您的意思是?”李标摸了摸脑袋,一时之间陷入了迷茫之中。
“朕的意思很简单,当然是增加税收了。”
“陛下,您不是说要给百姓的税收减半?”李标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没错,这只是第一步,百姓的税收减半,这是朕思考许久的事儿。”
“那陛下从哪里增加税收?”李标顿时茫然了。
“这个很简单,朕准备增加商税,还有所有的官员都要纳税。”
“陛下,如此,朝局可能要震荡。”李标的脑门子上的汗顿时流淌下来。
此时,李标不敢去看崇祯的眼睛,眸子里满是惊恐的神色。
他知道,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处理不好,一定会引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且这个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
一直以来,士大夫们都不必交税,本来他们的俸禄就不高,如果贸然对他们征收税收,一定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朝局动荡?谁敢动荡!”崇祯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犀利的神情。
“陛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今大明这么多官员,而且他们这么多年已经适应了不纳税的生活,贸然让他们纳税,一定会引起官员们的集体反对。”
李标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脱口而出。
其实,李标自己也不想纳税,他也是官员,那点微薄的俸禄,如果再纳税,还能剩下多少?
别说是发财了,甚至是糊口都难。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朕对官员和士大夫们收的税很少,现在都是30税1,朕给士大夫和达官贵人们点时间。”
崇祯淡淡地一笑,撇了撇嘴。
李标听完,本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还好,这个税收不算高,30税1,对于那些官员们来说,九牛一毛而已。
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江南的很多商人很活跃,朕坚信,要不了多久,整个大明帝国的经济就会被盘活。
到了那时之后,大明的税收会更高,只有商人才是最有钱的。
那些官员,除了贪腐之外,他们其实也并没有多少钱。”
崇祯看着面前捏呆呆发愣的李标,感慨不已。
此时,崇祯准备好好地整治大明的经济,争取几年内,让大明帝国焕然一新。
只有如此,才能让大明帝国起死回生,步入正轨。
此时的大明帝国,表面上看去,毫无生气,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确实是非常困难。
不过,崇祯坚信,这些都是暂时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建奴等一定会有被击败的一天。
如今,朝廷内部的流寇嚣张的气焰已经暂时被遏制住了,正是开始大力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
“陛下英明,下次朝堂,微臣一定力主对商人和官员们征税。”
李标怒了怒嘴,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李爱卿,朕要做的事情很多,要不了多久,你就会见到一个全新的大明帝国。
朕希望你能做朕的左膀右臂,为朕分忧。”
“是,陛下,微臣遵旨。”李标急忙拱手答应。
“对商人暂时是10税1吧,朕认为这个商人们能承受。”崇祯笑呵呵地看着李标。
“陛下,10税1,会不会太高了,一旦全国的商人集体抵制,微臣恐怕难以预料”
“放心吧,朕已经令李邦华经营通商港口,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将会与很多国外的商人做生意。
其中的利润,只要是商人,他们都懂!
大明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等,在国外都是刚需,会有不少银子流进大明的。”
崇祯面色沉静,表情淡定。
“陛下太祖不是说过,寸板不准下海?”李标惶恐不已。
“这都什么年代了,太祖的组训,到现在已经200多年了,早就不适应现在的时代,如果朕再恪守祖训,大明就真的没救了。”
“是,陛下,微臣明白了。”李标的神情舒缓了许多,急忙拱手说道。
“你们的担子很重,接下来,你要与韩爱卿,毕爱卿等人,帮助朕把内阁管理好,让大明帝国正常运转起来。”
“微臣遵旨,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全力以赴。”
李标神情严肃了起来,急忙表明决心。
“朕其实还有一件事要说”崇祯的嘴角抽动了几下,眸子里闪过一抹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