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准擅自离开皇极殿,否则定斩不饶!”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着,转身下去了。
崇祯立即叫来高宇顺,又交代了一番。
没错,崇祯准备布一张大网,在这个时候,崇祯必须把祸根给揪出来。
谁敢在他的背后使绊子,砸他的饭碗,崇祯就先把他吃饭的家伙给废了!
崇祯想着,非常生气,不停地在乾清宫内来回踱步。
他相信骆养性的能力,要不了多久,骆养性就能把卷宗直接呈在他的龙书案上。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重崇祯还是非常自信的。
无论是从史料还是这段时间的观察,效率方面毋庸置疑!
崇祯一把抓起了龙书案上的水杯,狠狠地摔了个粉碎!
吓得贴身太监急忙走进来,仔细地收拾起来。
他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崇祯没让他们说话,没有人敢造次。
有宫女急忙拿来了一个新的茶杯,小心翼翼地冲洗干净,给冲杯倒了一杯茶,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
“陛下,您消消气”
宫女的声音很低,一脸惊恐地看着崇祯。
“放在龙书案上,你先下去吧。”
崇祯头都没抬,用手扶额。
“是,陛下,奴婢告退。”宫女答应下来,转身下去了。
偌大的宫殿内,此时只剩下崇祯一人。
崇祯随手拿起了一本奏疏,是辽东祖大寿的求援信。
“什么东西,你个狗东西,也敢向朕求救?”
崇祯骂了一句,把奏疏丢弃在一旁。
突然,崇祯发现,龙书案上的一角,放着一个很厚的奏疏。
崇祯拿了起来,仔细一看,顿时眼前一亮。
原来这道奏疏,是一个沿海的官员递过来的。
说的是沿海的海盗经常骚扰大明,劫掠百姓的财产,沿海的百姓不堪其扰。
更是谈到了有别国的一些特使,经常与他们交涉,想让大明帝国与他们通商。
奏疏中,这名官员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认为与那些蛮夷通商,对于大明帝国还是有些益处的。
崇祯的眼睛顿时就瞪大了,仔细一看,原来这名官员正是顾炎武。
虽然,顾炎武的官职不高,但是这些见解却是对大明颇为有用。
看来,大明帝国末年还是有一些大才的。
至少这个顾炎武就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忠君爱国之人!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这个顾炎武学问很大,心系大明帝国安危,更关心百姓的幸福生活。
朕一定会重用顾炎武,只要有才,朕不论出身,只要肯为朕效力,为朕分忧,朕管你是人是鬼,朕全都用!
想到了这里,崇祯拿起了龙书案上的水杯,放在嘴边,狠狠地灌了几口,心情瞬间舒缓了起来。
“好样的,顾炎武,朕一定会重用你!”
崇祯说着,把水杯放下,把刚才的这道奏疏又看了一遍,甚至有点爱不释手。
正在此时,大殿外传来了骆养性的声音,“陛下,微臣骆养性前来交旨。”
“进来吧。”崇祯放下奏疏,微笑着说道。
“微臣骆养性参见陛下!”
“起来吧,跟朕说说,调查得怎么样了?”
崇祯眉毛一挑,冷冷地盯着骆养性。
骆养性倒吸了一口冷气,急忙咽了一口口水,缓缓开口:
“启禀陛下,微臣领着锦衣卫前去调查这次灾民闹事,经过微臣详细的审问,最终有了结果。”
骆养性说着,缓缓抬头,一脸期待地看着崇祯。
“捡重点说!”崇祯的语气冰冷,仿佛空气都凝滞了。
“是,陛下,微臣这就把全部的经过说给您听。”
骆养性看着崇祯的表情,瞳孔一缩,声音也开始忐忑起来。
“敢有半句假话,朕要你的命!”
崇祯语气冰冷,眸子里闪现一抹阴鸷的神情。
可把骆养性给吓坏了,急忙跪倒在地,向崇祯叩首:
“陛下恕罪,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