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慕连愣愣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的问题,回头看了一眼自己上山的路,不好意思的说:“第一次来,走错道了”
“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顾国邦问道。
“嗯,我是这几天刚到这里的”面对着顾国邦这个长辈,池慕连的本色就回来了,一点没有畏惧之意。
顾国邦没有细问,他本是年少的时候当的兵,退伍了之后就被安排在地方上,当了个不大不小官,这么些年也养成了一些气势。
一般人家的小孩子都不敢靠近他(顾兰锦和顾兰程两个怪胎除外),更不敢这么应对自如的回答他的话了,就是家里的几个儿子心底里也都他这个父亲,这小子却不是。
顾兰锦并没有太关注那个突然出现的池慕连,抬起头对自家外公说:“外公,我们回家吧!不然,外婆又该着急了。”
外公抬头看了眼头顶上正烈的太阳,“好,我们这就回去”
转头又对池慕连说:“小子,我们要走了,你要在这继续待着吗?”
池慕连无声的点了点头,傻傻的站在原地,看着她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隐隐有些舍不得,舍不得这么美好的人、物离开。
原本只是想要到山上来看一看风景,没想到居然会在山上遇见美丽的小仙子,看样子,那是附近的村民。
“外公,你怎么对那个陌生人那么好?”顾兰锦满是疑惑和不解的看着外公,等待着他的解释。
“小七啊!那孩子可不是和池中之物”顾国邦用肯定的语气跟她说着。
顾兰锦吓了一下,仔细的回想池慕连的种种表现,发现他确实有别于其他同龄孩子,可是自己和团子不也是这样的吗?
不是池中之物?
那人?
顾兰锦慢慢的回忆起,前些天在镇上看到的那辆红旗车,还有那人身上的衣着打扮,衣服的布料她看不出来,但是能够感觉的到那不是普通人家穿在身上的衣服布料,而且那样式……
最后,顾兰锦得出结论,今天自己见到的那个人一定和前些天见到的红旗车有关系。
这个年代的少年能坐的起红旗车的,那一定是家里有背景的人,说不定还会是什么大世家出来的呢!
顾兰锦或许不知道,她在脑子里胡想乱想的,真的快把他的背景给摸透了。
看着聪慧过人的顾兰锦,顾国邦不止一次的想过,她是不是遗传了那个人。
那个人,在这临安十里八乡中声明远扬,是年过六十的老人心中最深刻的印象。
那个人就是团团圆圆的嫡亲太爷爷夏侯正一。
夏侯正一乃是夏侯卫彰三兄弟的父亲,夏侯玉扬七兄妹的爷爷,他们的太爷爷。
夏侯正一一生的功绩是说不完的,如今的锦江镇中学正是他当初一手办起来的,用的也都是他的钱。
全镇人民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动,敬仰他!
他作为校长的同时也兼任学校的教学老师,除了教书育人,夏侯正一还教他的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
至今只要是他教过的学生那个没有出息,走进中央的,走进军队的,走进电视台的,各行各业都有他的学生,正应了那句话‘桃李满天下’。
他也是夏侯正一的学生,只不过他不算一个只能算作半个学生。
年少时,父亲把自己送去锦江镇中学到他的面前,起初自己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的张狂。
然而,令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不收他。
这对当时的自己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偏生要跟他对着干,围在他的身边找茬生事,直到被他忍无可忍的动手打骂一顿。
自己这才开悟,而他才勉为其难的收下自己,却从不承认自己是他的学生。
事实也证明了,自己是他夏侯正一教书生涯中唯一的失败,所有学生里混的最差的一个,也是最没出息的一个。
年少轻狂,目中无人,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后来,夏侯正一老了,到了退休的年纪便没有再出现在锦江了,就连顾兰锦他们这些曾孙辈的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太爷爷。
有人说他离开了,被他的学生接去大城市享福了,也有人说他就在锦江的某一块土地上,却从来没有见到,还有人说他一大把年纪,不定已经死了。
种种猜测,在夏侯正一消失后的五年之内一直是乡民的饭后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忘却了曾经有这么一位伟大的人。
顾兰锦看到自家外公,不知道什么时候学起自己发呆的功能,跑到他的面前晃了晃。
“外公,外公——”
顾国邦回神后,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怎么了?”
“外公,你刚才在发呆”这是陈述句。
“嗯”顾国邦没有否认。
“……”
世界一片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