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说这样的作品表现了理性的脆弱和荒谬,饱含着对人性凶恶的愤怒和焦虑。
这就可笑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讲究兄友弟恭,家庭和睦,中国人也是最善良的那群人。就说这个时代,人性的光辉也在不断闪现。
那么,对人性凶恶的愤怒和焦虑又从何而来?
细究起来,此类作者的生活也是一帆风顺,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更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家庭,却非要写这样的作品,不由让人深思。
这个时代虽然不是最好的时代,但却是大有为的时代。
中国人民需要文学作品不假,但他们需要的是昂扬的、奋发的,激昂的,绝对不是“黑深残”,也不是“自轻自贱自疑”。
胡为民觉得,这就是他今后的创作风格,《孩子王》也会按照东方叙事风格去创作,去书写。
当然,他这样写也许有人不喜欢。
毕竟现在的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流行的是反思文学。
你不仅不反思,反而自得其乐,岂不是要回到那个时代?
受欢迎,被批驳,不闻不问。
三种可能性,他觉得被批评的可能性更高,但他不在乎。
他还年轻,在文坛没有地位和影响力,但他能保证自己不受那股奇怪风气的影响。
如果更进一步,能影响到更多人,那就更好了。
也许是太想写好这部新作,他下笔时思虑过多,使得创作进度慢了不少。
不过这都不是事,相比同时代的作家,他的创作速度实在是快了太多,太多。
……
十二月底,《故事会》编辑何成伟再次来到燕京。
来到门卫室前,何成伟羞愧难当。
因为他的不坚定,没能和胡为民谈好下一部作品的事宜,让他在回到沪上后,受到了主编的批评。
虽然《甜蜜蜜》这部小说,《故事会》决定收下,但胡为民这座金矿,何成伟和他的领导都不准备放过。
这么粗的金大腿,要是不抱紧了,被竞争者知道了,他们会被笑死的。
这次何成伟是带着任务来的,说什么都要拿下胡为民的下一部小说。
之前的《会说话的骷髅》那种风格就很好,故事性也强,非常吸引眼球,后来的《门》等也很不错,非常符合《故事会》的风格。
唯一让他们感到可惜的,这些小说都是短篇,不是中长篇。
《故事会》可太需要用一部中长篇,奠定杂志在通俗领域的地位了。
《甜蜜蜜》是挺好,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抱着这样的想法,何成伟挤出一丝笑容,敲响了门卫室的门。
“胡老师成图书馆管理员了?”
何成伟脸上闪过一丝错愕,有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
之前他就想过,胡为民这种大才,窝在小小门卫室实在屈才了。
燕大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虽然不怎么样,但这里也出过大作家啊!
于是乎,他在登记后,问明图书馆方向,然后神色匆匆离去。
图书馆。
赵老师上楼,找到胡为民后连忙道:“小胡,楼下有个《故事会》编辑部的编辑,叫何成伟的找你。”
“哦,何编辑啊,我收拾好手头的书就下去。”胡为民一边说,一边将一本书放进书架。
见何成伟是私事,他不想因公废私,尤其是在之前请过近一周假的情况下。
赵老师点点头,在一旁道:“小胡,快给姐说说,这个《故事会》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也没什么,我之前往《故事会》投过几次稿,他们可能觉得我的作品适合他们,就过来主动约稿。”胡为民实话实说道。
“《故事会》……”赵老师念叨两句,猛然想到了什么,她惊奇道:“你还在投过稿?我家小孩也看这部杂志的。”
“小胡不声不响又放了个大卫星,这要是传出去,不知道会羡煞多少人。”
“我投的都是短篇,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几分钟后,赵老师先下去告诉何成伟,然后又过了一阵,胡为民忙完手头工作才下去。
“胡老师,恭喜恭喜,没想到咱们再次见面,胡老师就成图书管理员了。”
“这都是校领导爱护我们普通职工。”
两人寒暄两句后,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
胡为民也不再客套,坐下后便问疑惑:“何编辑,不知道你这次来找我是为了什么?”
“我先告诉胡老师一个好消息,《甜蜜蜜》我们杂志很看好,如果胡老师同意,我们决定在明年第二期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