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各退三步,足下青石板裂出蛛网纹路。
"好个杨家刀法!"
王伦喘息未定,双手剑在身前织出光网。
杨志虎口发麻,暗道这白衣匪徒剑法诡谲,竟似江南水蛇缠人。
关键是,他杨志乃是杨家将将门之后,按说对于天下武功无所不窥,他自己也是精通十八般兵器的人物,剑法也识得不少。
但是,眼前此人的双手剑剑法他却从未见过,不同于当世的任何剑术套路!
这也不奇怪,其实唐代时我国也盛行双手剑,长可及胸,非常盛行,甚至双手剑连双手剑法都曾一起传入日本,并对日本剑道影响深远。
但到了宋代,双手剑术就失传了,所以杨志自然没有见过这种剑术了。
而双手剑的失传也导致了后世双手剑术的稀少,王伦所习练的这一门双手剑术,乃是后世一位被称为“剑圣”的前辈,他深入研究古籍,成功整理出一套几近失传的双手剑法。
作为螳螂门的传人,他还从观察螳螂中得到启发,独创了一套独特的螳螂剑法。
而王伦前世就是这位老前辈门派之中的后人,所用的这套“螳螂穿林剑”与其他剑术大不相同,比如其剑术招数中,很多都是压低重心,不轻易跑跳,招数出手时不发力,每次出手都有后招,许多看着花哨的招数具有明显破绽,而破绽后会接一个奇招,是为诱敌之技。
这虚实结合,灵动之中而又充满了力量的“螳螂穿林剑”打得杨志无从防备,毕竟没见过这种打法,就不能提前预判招式,只能够根据自身的反应速度来做出应激反应。
在这种情况之下,“青面兽”杨志刀势陡变,使出杨家秘传的"破阵八式",刀影如山压向敌手。
王伦脸色骤白,双手剑连劈出三个十字剑招,硬接重劈,脚下青砖竟陷下半寸。
二十回合过去,王伦衣襟透湿,剑招却愈发阴毒。
他知道,自己要是真的和杨志这个“青面兽”硬拼硬实力,自己很难占便宜,还是要飘忽不定地使出那些后世所独创的,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没见过的招数,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王伦双手剑时而分刺双目,时而绞缠刀柄,有次险些挑断杨志束发绳。
杨志觑得真切,突然将朴刀刀交左手,右手往背后革囊一探。
但听得一阵龙吟声起,寒芒照得王伦须发皆碧——正是那口斩铜剁铁的祖传宝刀!
这杨家宝刀有三好,一者斩铜剁铁,刀口不卷,可谓是切金断玉,二者吹毛得过,水斩蛟龙,陆剸犀象,三者杀人不见血,可谓刀气凛冽,污秽不沾。
王伦见这宝刀出鞘之时的刀光非常凌厉,忽然想起那杨志好像有一口家传宝刀,十分厉害,八成便是这一把!
自己的双手剑是山上铁匠给打造的寻常兵刃,绝对挡不住这杨家宝刀的攻击,于是王伦决定抢占先机,双手剑齐齐刺出,欲趁对手换刀时强攻。
却见青光闪过,双手剑前方二尺剑锋应声而断!
王伦见自己兵刃损毁,急忙回护面门,好在他的双手剑剑锋远比寻常宝剑要长,足有四尺有余,现在还有二尺多长的剑刃在。
但是,不出意料的是,剩下的半截断剑,又被刀锋削去半截剑刃。
杨志得势不饶人,宝刀化作匹练卷向敌颈。
王伦急中生智,将断剑掷地激起碎石,趁着杨志眯眼瞬间,凌空伸手在半空中一抄,随即袖中便飞出一道银光。
杨志只觉左臂微凉,原来是王伦在空中拿住了一截断剑,把断剑当成了暗器飞刀,顺发而出。
而“青面兽”杨志对此则是毫无防备,直接被这截断剑擦着脖颈飞了过去,杨志只觉得脖子与衣领处黏糊糊,热热的,伸手一摸,便是见了红,原来那半截断剑在他脖颈上划了一个小口子,现在正在流血!
王伦趁机飘退丈余,白衣染着几点猩红,却犹自笑道:"青面兽杨制使果然名不虚传,这口宝刀的锐利,王某真是叹为观止。"
话音未落,“摸着天”杜迁便率领喽啰从林中蹿出,护着王伦。
“青面兽”杨志则是一阵后怕刚刚王伦以断剑化作了暗器出手,他自己可是全无防备的状态,王伦这是手下留情了,倘若王伦直取他咽喉,此刻只怕自己早就已经被断剑穿了喉咙!
毕竟,现在王伦的手里已经没有兵器了,“摸着天”杜迁也是心中暗自惊叹,自己这王伦哥哥的武功居然这么厉害,这青脸大汉这么厉害,还有宝刀作为倚仗,王伦居然还能占便宜!
杨志看了看地上插着的那半截断剑,望着刃上幽蓝寒光,心知若非王伦留手,今日怕是难逃暗算。
他撕下衣襟裹住伤口,宝刀归鞘时发出不甘的铮鸣。
“敢问这位英雄高姓大名!”
刚刚王伦本来能杀杨志,却并没有这么干,这也让杨志觉得王伦似乎没有恶意,不然刚刚直接就把他给杀了,岂不是更为省力气?
王伦行礼道,“在下就是这梁山泊寨主,‘白衣秀士’王伦,久闻杨制使大名,如雷贯耳,有心与杨制使比试武功,故此唐突斗上了一阵,还请杨制使不要怪罪于我!”
“什么?你就是梁山的寨主,‘白衣秀士’王伦?”
“青面兽”杨志一脸的不可置信的表情,因为“白衣秀士”王伦这个名号他是听说过的,只听说他嫉贤妒能,小肚鸡肠,是个落第秀才,手无缚鸡之力。
这,这叫手无缚鸡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