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祥和县的冬日来得格外凛冽。周琴站在窗前,目光悠远,心中暗暗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屋内,陈巧儿正埋头练字,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
“小丫,天色不早了,该歇息了。”周琴轻声提醒。
陈巧儿抬起头,眼底闪过一丝倦意,却依旧坚持道:“再让我写一会儿吧,阿娘。”
周琴微微摇头,正欲开口,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是三叔回来了!”陈巧儿放下笔,兴奋地喊道。
周琴向门口走去,只见陈老三的身影出现在门前,满脸风霜,衣衫单薄。
“大嫂,我回来了。”陈老三声音有些沙哑。
“快进来吧,屋里暖和。”周琴侧身让开。
陈老三跟着进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桌上的书本。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口道:“大嫂,听说你送三树四田去学堂了?”
周琴给他倒了杯热茶,“是啊,孩子们有这个福气,总该让他们多学些东西。”
陈老三握着茶杯,手指不安地摩挲着杯沿。“大嫂,我和沈氏商量过了,想让福生也跟着识些字。”
周琴眉头微皱,却未立即回答。陈老三见状,连忙补充道:“我知道这要麻烦大嫂了,但我们实在是”
“老三,”周琴打断他的话,“识字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你们的情况”
陈老三低下头,脸上写满了失落。周琴看在眼里,轻叹一声,“不过,既然你们有这个心思,让福生跟着小丫学学也无妨。”
陈老三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喜,“真的吗,大嫂?”
正说着,院子里又传来一阵喧闹声。陈巧儿欢快地喊道:“爷爷来了!”
周琴和陈老三对视一眼,一同迎了出去。只见陈老头站在院中,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脸上带着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爹,您回来了。”周琴上前问候。
陈老头点点头,“是啊,赶在除夕前回来了。”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陈巧儿身上,“小丫头,听说你现在也识字了?”
陈巧儿有些羞涩地点点头,“爷爷,我认得一些字了。”
陈老头从布包里掏出一串铜钱,“好孩子,这是给你的压岁钱。”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进了屋。陈老头坐下后,问道:“三树四田呢?怎么没看到他们?”
周琴回答:“他们在后院和黄大人一起读书呢。”
“黄大人?”陈老头一愣。
周琴这才想起还没来得及告诉老爷子这件事,便将韦正龙在此养病的事简单说了。
陈老头听完,不禁感叹,“咱们家竟然还能结识这样的贵人,真是福气啊。”
正说着,陈三树和陈四田从后院跑了进来。“爷爷!”两个孩子一头扑进陈老头怀里。
陈老头哈哈大笑,摸着孙子们的头,“好好好,都长高了啊!”他转头看向周琴,眼中满是赞许,“大妞,你把孩子们教得真好。”
周琴微微一笑,“都是孩子们自己努力。”
夜幕降临,院子里飘起了炊烟。周琴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忙碌的家人们,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年虽然辛苦,但一家人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次日一早,周琴早早起身,准备过年的事宜。陈老三和沈氏也来帮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大嫂,”陈老三欲言又止,“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周琴停下手中的活计,“什么事?”
陈老三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我和沈氏想把欠你的钱先还上一部分。”
周琴看了他一眼,“不急,等你们手头宽裕了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