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快要炸毛,季阳决定适可而止。毕竟晚上还要同床共枕,没必要给自己找不痛快。他伸手从包里抽出粉色记事本给她:“这本账册拿着,先熟悉熟悉,开学以后会用到。”
“季阳同学,”诸葛雨咬牙切齿地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我管钱,你记账,职责分明。”季阳笑着说,“这样也能锻炼你的理财能力。”
听到这话,诸葛雨心情稍微好了些。他是出纳,她是会计,管钱的自然比别人地位高。想到这里,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随后两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工商局。同样繁琐的流程后,季阳接受了林雅公司股份的赠与。
下午,两人去机场接诸明远和林雅。
看到父母坐在经济舱的位置上,季阳一点也不意外。这些从底层爬上来的实业家都是这样,任老爷子、曹德汪、宗沁后,哪个不是如此?在他们眼里,钱就等于商品的利润。
诸明远大概会算,一张头等舱机票要卖多少袋饲料才够。说到专机?那更是想都别想。
但对子女,他们却格外大方。前世在诸明远手下那四年,季阳走哪都是头等舱。这种反差让他既感动又无奈。
做实业的人都不爱张扬,坐经济舱也无所谓。普通人根本认不出来。就像诸明远,换身衣服就是个农民模样,走在街上谁能认出他是身价百亿的企业家?
可怜了那位保养得宜的岳母,不得不遮住脸戴墨镜。以美貌知性著称的林雅,知名度可比诸明远高多了。
“爸,妈!”诸葛雨一看到父母就扑了上去。
季阳很自觉地接过两人的行李箱,诸葛雨则一左一右挽着爸妈的胳膊,开始告状说季阳有多过分。
保镖头子吴晨强笑眯眯地跟在后面,这种温馨时刻就不该打扰。
“哼!”林雅笑着说,“你花钱太随意了,小阳确实该管管钱。记账确实很有用,你爸妈年轻时也是这样,不做记录根本搞不清钱都用在哪了。”
诸明远在一旁忍着笑。他挣的钱,这两个小家伙十辈子都花不完。但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回到保姆车里,诸明远让季阳坐在身边,神色突然变得严肃:“小阳,大豆这事,你怎么看?”
季阳没有立即回答,先打量了下诸明远那张面无表情的脸。虽然显得很有城府,但他摸了几年的脾气,知道此刻诸明远心情不太好。
“爸,这一战,没必要赢。”季阳缓缓说道。
“为什么?”诸明远眉头皱成了川字。
季阳想了想:“我表述不准确,我说的是大豆这块,不用追求事事都自给自足。”
不等诸明远说话,林雅插嘴道:“孩子,粮食问题是"国之大者"。几千年来,粮食问题能够动摇国本,甚至导致一个民族消失。不能以为发展了工业,粮食就不重要了。”
诸葛雨撇撇嘴,这亲生母亲看来是摇身一变成了后妈。从小到大,她要是口误,妈妈从来不会在爸爸要教训她的时候说话。
“妈,我深知粮食有多关键。”季阳认真地说,“但是大豆该不该算粮食?”
诸葛雨一脸茫然,不明白哥哥为什么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凭什么说大豆不是粮食?”林雅觉得有些好笑。这几天她跟诸明远进京参加粮食协调会议,重点讨论的是大豆问题。
“你这家伙是想说保主粮?”诸明远一拍大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季阳点点头,对林雅解释:“妈,大豆属于油料,不是主粮。”
见自家婆娘还是一头雾水,诸明远在旁边偷笑。林雅抬手打了他一下,脸微红:“来,给妈讲讲。”
虽说丈夫搞农业,但作为城市大家闺秀,她对农业确实不太了解。车厢里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妈,关键差异在于怎么统计”季阳耐心解释。
在华国,粮油的概念和国际标准不一样。国家把谷物、豆类、薯类都归为粮食作物,而油料作物包括油菜籽、花生等。最大的区别就是大豆,在国内被归为粮食类,国外是把它划进油料作物。
“既然咱们主粮还有点富余,为啥还强调保护主粮?”林雅追问道,“无论种粮还是种油料,都关系民生,为什么说大豆"不必自给自足"呢?”
“妈,我国适合种植大豆的地区只有东三省和淮北。”季阳解释道,“就算是这些地方,大豆每亩产量才180来斤,这产量还得靠基因改良的新品种。普通大豆亩产只有135公斤左右。”
“哥哥,你的意思是别的农作物产量大些?”诸葛雨眼睛一亮。
“对,从产粮率看,大豆比不上主要粮食。”季阳点头,“种玉米每亩能打六百多公斤,是大豆的3-4倍。我国主粮供应基本平衡还略有结余,而大豆的进口量是多少?”
“两千四百万吨,以后还会更多。”诸明远接话,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季阳拿出手机计算:“如果把东三省的宝贵耕地用来种大豆,要实现自给自足,主粮年度缺口能达七千二百万吨,甚至1亿吨。除非国家能开垦新耕地种大豆。”
林雅终于听明白了。但增加耕地?她和诸明远相视苦笑。
这次粮食协调会就很不顺利,核心问题在于城市发展时如何平衡建设用地与农田。水太深了。18亿亩耕地红线是共识,但如何划分成了大问题。包路、沿河,整理零散农田,控制城市扩张是中枢意见,但地方反对声音很大。
“所以,”季阳总结道,“与其在大豆上死磕,不如把有限的耕地用在刀刃上。”
车厢里陷入短暂的沉默。诸明远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手指轻轻敲打着座椅扶手。
“爸,”季阳继续说,“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提高现有大豆产量上,比如推广优质品种,改进种植技术。但完全自给自足,可能会顾此失彼。”
诸明远点点头:“你说得对,这个问题确实需要重新思考。”
林雅看着未来女婿,眼中满是赞许。这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确实超出了他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