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就按你说的办。”他转身道,“先试试第二个方案。”
“诸叔,其实还有更稳妥的做法。”季阳突然说道。
“哦?”
“德嘉最近在收购新能源产业,显然是想转型。”季阳侃侃而谈,“我们可以用这七千万的债务,换取他们新能源板块的股份。”
“这个想法不错,”诸明远点头,“但执行起来有难度。”
“难度在于信息不对等。”季阳解释道,“但我发现德嘉的副总和您是同一个高中的校友。”
诸明远眼前一亮:“你是说陈吴?”
“对,陈吴。”季阳笑道,“他最近经常出现在各种新能源论坛上。”
正说着,诸明远的手机响了。看到来电显示,他不由得看了季阳一眼。
“喂,陈吴啊”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几句寒暄后,陈吴直接说明了来意。
“老诸,听说你们最近资金周转有困难?要不要聊聊?”
诸明远看向季阳,后者正襟危坐,眼中却闪着狡黠的光。
“好啊,正好我也有个想法要跟你谈谈。”
挂断电话,诸明远忍不住笑了:“小子,你早就算准了?”
“不敢。”季阳谦逊道,“只是恰好看到一些新闻报道。”
“爸,季阳最近一直在研究商业案例。”诸葛雨在旁边补充,“他说要为将来做准备。”
林雅欣慰地看着两个孩子:“准备什么?高考才是正经事。”
“都要准备。”季阳认真道,“我想给小雨最好的未来。”
这句话让诸明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年轻人有傲气,但更难得的是有担当。
“你还有什么计划,今天一并说了吧。”诸明远开口。
“诸叔,我想单独创业。”季阳站在诸明远面前,目光平静地望着这位在华城商界呼风唤雨的大佬。
诸明远正在批阅文件的手一顿,抬起头来,目光如炬,“远景集团不够大?还是待遇不够好?”
“不是这个原因。”季阳微微摇头,眉宇间闪过一丝无奈,“泰岳很好,但我想走自己的路。”
坐在旁边沙发上的诸葛雨抿着嘴唇,不安地看着二人。
“说说你的理由。”诸明远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季阳深吸一口气,“泰岳的产业确实庞大,工业41个大类占了17个,您四兄弟更是涉足33个大类。但正因为它太大了,反而让人无所适从。”
“这不正好么?任你选择。”诸明远眉头微蹙。
“我想专注做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季阳的声音坚定而沉稳,“泰岳扎根农业,做的是民生根基。而我想做矛,为国家打造新的经济利器。”
书房里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阳光依旧温暖,却似乎少了几分炙热。
“互联网?还是金融?”诸明远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作为女婿,季阳最大的天赋就是对宏观经济的判断。那近乎逆天的经济洞察力,已经在多次商业决策中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