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哪吒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记住了他的叛逆,有人赞颂他的勇猛,而季阳最共鸣的,却是那个被世人误解的魔童。
记忆不自觉地回到了童年。六岁那年的夏天,他在猪圈边发现了一条毒蛇,出于本能地抓住了它。然而村里人却说那条蛇是他故意放进去的,要害村里的牲口。
“那个野种,就是个扫把星!”
“谁知道他爹妈是什么人?生下来就不要他!”
“这种没人要的孩子,能有什么好心眼?”
那些话语如同尖锐的刺,一点点扎进幼小的心灵。每一件村里的坏事,都会被莫名其故地扣在他头上。直到他的成绩渐渐提高,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那些流言蜚语才渐渐消停。
季阳苦笑着摇摇头。他最害怕看哪吒闹海里的那一幕——七岁的哪吒,被父亲逼着自刎。那个年纪的孩子,本该享受父母的疼爱,却不得不独自承担一切。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
当哪吒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偷偷抹泪。而他,连哭的资格都没有。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连恨的对象都找不到。
那个深夜,他躲在被窝里无声哭泣。多么希望能找到亲生父母,把优异的成绩单摔在他们面前,让他们为当初的抛弃感到后悔。可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不如养。
也许他的亲生父母,只是把他送到了最疼爱他的爷爷身边。老人常说:“你是季家的种。”是啊,他是那个三百儿郎出川,仅七人归来的苏家的后人。血脉里流淌着的,是不屈不挠的战魂。
想到这里,季阳嘴角扬起一抹释然的笑意。他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提起钢笔,蘸满墨水。
笔尖触及纸面的那一刻,思绪如泉涌般喷薄而出。字里行间,既有对命运的不屈,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写到动情处,他的手不自觉地加重了力道,墨迹洇湿了纸张的另一面。
枪出如龙,笔走龙蛇。
“三太子,你说这世道是不是太过荒谬了?”季阳轻声自语,眼神中带着一丝戏谑。画中的哪吒似乎对他的话语毫无反应,依旧保持着那副叛逆不羁的姿态。
夕阳渐渐西沉,教室里的光线愈发昏暗。季阳放下画笔,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手腕。他转身收拾画具,动作轻缓而细致,仿佛在对待什么珍贵的宝物。
收拾完毕,季阳背起画具,沿着走廊向外走去。空旷的走廊回荡着他的脚步声,透过窗户的余晖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一幅抽象画作。
“叮铃铃——”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打破了走廊的宁静。
屏幕上显示着“诸葛雨”三个字。
“我亲爱的小雨同学,有何贵干?”季阳接起电话,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呼吸声,“季阳,你现在在哪里?”诸葛雨的声音明显带着焦虑。
“综合教学楼啊,怎么了?”季阳一边说着,一边推开通往一楼的防火门。
“你快点出来!现在立刻马上!”诸葛雨的声音陡然提高。
季阳刚要说话,就看到一楼大厅的卷帘门紧紧关闭着。他快步走过去,用力拉了拉,纹丝不动。
“见鬼,怎么锁上了?”季阳皱眉。
“什么?你被锁在里面了?”诸葛雨的声音带着颤抖,“你别动,我这就找人来救你!”
“喂,到底怎么回事?”季阳还想问清楚,电话却已经被挂断了。
十分钟后,卷帘门轰隆作响,缓缓升起。门外站着一群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还有几名警察。季阳瞬间明白了什么。
“同学别怕,我们这就带你去隔离。”一个医护人员隔着防护面罩说道。
陆明远站在警戒线外,朝季阳喊道:“小阳,工地那边两个工人发烧了,是从鹿城回来的,他们今天刚来过这幢楼维修,你先配合检查。”
季阳靠在墙边,“陆老师,来根烟。”
陆明远叹了口气,扔过来一包“红塔山”。季阳抽出一支,笨拙地点燃,深吸一口后剧烈咳嗽起来。
“臭小子,少抽点。”陆明远摇头笑道。
不远处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方校长的声音格外响亮:“今天要带走他,除非从我尸体上踩过去!”
季阳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内心五味杂陈。
医护人员开始对他进行初步检查,体温计滴滴作响。诸葛雨站在警戒线外,泪眼婆娑地看着他。季阳朝她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
“体温正常。”医护人员松了口气,“不过还是需要去集中隔离点观察。”
方校长还在和警察理论,声音嘶哑:“我们学校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华城明德中学的操场上灯火通明。
陶景文静静地站在教学楼前,这一刻,他的心情格外复杂。
作为一线教师出身的教育局长,他太清楚竞赛生国赛折戟意味着什么。那些昼夜不眠的备战,那些放弃周末和假期的训练,那些与同学分道扬镳的孤独时光——一切的一切,都可能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化为泡影。
“老郑,你也在这儿啊。”方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略显疲惫。
陶景文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这事儿闹得”方远站到他身边,掏出烟盒想递一支,却被陶景文摆手拒绝。
寒风中,两人默默地看着远处的季阳。
“老方”陶景文转向方远,“作为明德中学的校长,你得表个态。”
方远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综合教学楼不可能封闭14天,这是事实。逸夫先生的行程早就定好了,省里领导也会来参加启动仪式”
“那不如听听我的建议。”方局适时插话,“既然学校已经将教师单身宿舍腾空作为应急处置点,不如”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批学生“不期而至”。这次是高三(2)班的学生,打着“锻炼身体”的旗号,浩浩荡荡地占领了操场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