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长啸,划破夜空。
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大明朝末年的三月中旬,在这距离王朝覆灭仅有四天半的时刻,南京明孝陵上空忽然响起这道诡异的啸声。寒风呜咽,吹过陵墓前的石像生,发出阵阵凄厉的声响。
端本宫中,朱光宗猛然从床榻上惊坐而起,冷汗浸透了里衣。他下意识地伸手掐了自己一把,尖锐的疼痛感让他愣在原地。
这不是梦。
作为一个在二十一世纪金融圈混得风生水起的金融分析师,朱光宗此刻只觉得脑子里乱成一团,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他记得自己刚才还在南京明孝陵前许愿,说要发达之后帮老祖宗朱元璋重修陵墓,然后他就被老祖宗给坑了。一个头磕下去,天旋地转,醒来就已来到了这里。
几案上的烛火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朱光宗环顾四周,入目皆是明代宫廷特有的陈设。雕花的紫檀木床,绣着祥云纹的床帐,还有那些镶金嵌玉的器具,无一不在诉说着这里的尊贵。
一段十五年的人生记忆如潮水一般涌入。朱光宗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苦笑出声。“老祖宗,您这是要坑死我啊!”这位杀伐果断、六亲不认的老祖宗,直接把他扔进了明末,还赐给了他一个烫手山芋般的身份——大明太子朱慈烺。
床头的铜镜映出一张陌生又熟悉的脸庞,十五岁的少年模样,眉目间依稀可见几分英气。朱光宗伸手摸了摸脸,这具身体的记忆逐渐与他的意识融合。
“千岁爷,您终于醒了!”门外传来一个略显慌乱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吱呀一声,殿门被推开,一个面团似的胖脸太监快步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盆温水。月光从窗棂透进来,朱光宗认出这是自己的贴身太监黄大宝。
“您睡了这么久,奴才都快急死了。”黄大宝一边说着,一边将温水放在床边的几案上,取出帕子拧干,“要不要先擦擦脸?”
朱光宗摆了摆手,“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对吧?”
“正是,千岁爷睡了整整一天一夜了。”黄大宝小心翼翼地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太医说您只是疲劳过度,休息就好。”
四天半,眼看还有四天半。
如果历史不出意外,崇祯皇帝将在四天后自缢煤山,大明王朝也将轰然倒塌。而他这个太子,下场更是凄惨——在南京被降清大臣所害,客死他乡。
“还有什么事吗?”朱光宗揉了揉眉心问道。
黄大宝犹豫了一下,“陛下白天来看过您两次,现在应该还在乾清宫议事。这两日京城里传言纷纷,说是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打到了居庸关外”
与此同时,乾清宫东暖阁。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案头堆满了奏折,其中大多来自北方边关。八达岭急报,闯军已至居庸关外。短短十几天,大同、宣化两大重镇相继失陷,这让他如何能安?
“陛下,不如南迁”朱慈烺的生母周皇后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提议。
“晚了。”崇祯皇帝苦笑着摇头,指节不自觉地扣着龙椅扶手,“此事早已议过多次,但屡遭诸大臣的反对,现在闯贼已至居庸关,再提南迁,只怕边关将士更要寒心。朕已经下旨让总督吴三桂火速回援,只要他领兵赶到,或许还有转机。”
周皇后欲言又止,殿内一时陷入沉默。烛火摇曳,投下的阴影仿佛也带着几分凝重。
此时,东暖阁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万岁爷,太子殿下醒了。”王承恩面带喜色,快步入内躬身禀报。
听得儿子醒了,周皇后刚才的愁容一扫,急切问道:“御医怎么说?身子可有大碍?”
王承恩向周皇后行了个礼说道:“御医说并无大碍,现下正在用膳。”
“醒了就好。”崇祯帝也难得露出了点笑意,点点头,“让他用过膳后,即刻来见朕。”
朱慈烺狼吞虎咽地扒着碗里的饭菜,香气四溢的三菜一汤配着一碗晶莹剔透的白米饭,每一口都让他食指大动。
“殿下慢些用,别噎着。”黄太监在一旁轻声提醒,眼神中带着几分关切。
朱慈烺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放慢了进食的速度。穿越之后的第一顿饭,他有太多感慨。这看似普通的食材,经御厨之手竟能做出如此美味,让他不由得感叹古人食材之鲜美,厨艺之精湛。
用完膳,他放下碗筷,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目光投向远处的宫墙。
这突如其来的穿越,让他即是后世的金融精英,也成了大明朝的太子。站在这富丽堂皇的宫殿里,看着周围的一切,恍如梦境。
“这位置”朱慈烺轻声自语,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北京城一环的大宅院,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在后世就算是亿万富翁也未必能享受到。但他很清楚,这份安逸注定是短暂的,大明王朝的困境已经显现。
“黄伴伴。”他忽然开口唤道。
正在收拾餐具的黄太监立刻撇下手中的活计,快步来到朱慈烺身边,恭敬地躬身道:“千岁爷有何吩咐?”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太子殿下,陛下宣您即刻去乾清宫。”一个尖细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朱光宗深吸一口气,“知道了。”他迅速更衣,在黄大宝的服侍下穿戴整齐。昏暗的烛光下,太子常服上的暗纹若隐若现。
片刻之后,朱光宗在黄大宝的引领下来到乾清宫。夜色已深,宫中处处亮着灯火,远远望去如同繁星点点。守门的禁军看到太子,连忙躬身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一进殿,朱光宗就按规矩行了大礼。
“平身。”崇祯皇帝点点头“听说你这一日一夜都在昏睡,可是身子不适?”
“多谢父皇关心,儿臣已无大碍。”朱光宗答道。
周皇后连忙拉着他坐下,仔细端详,见他面色尚可,才稍稍放心,
崇祯皇帝沉吟片刻,“眼下北京城局势紧张,你是储君,不可懈怠。明日早朝之后,你随朕去军机处议事。”
“是,儿臣遵命。”
从乾清宫出来,夜风习习。朱光宗抬头望着天空,北方天际似有红光隐现,预示着战火即将燃至京城。四天半的时间,能改变什么?还是说,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宿命?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太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李自成的大军将在三月十八日攻破北京城,十九日崇祯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就此覆灭。抗敌,现在肯定是来不及了,那就只有南迁一条路可走。可崇祯皇帝是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主,该如何劝动他呢?这要好好思量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