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站在竹林边,望着眼前新搭建的鸡棚,满意地点了点头。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三根碗口粗的毛竹支撑起整个鸡棚,离地面足有一米高。木板铺就的地面略微倾斜,便于清理粪便。屋顶用茅草覆盖,层层叠叠,即使下大雨也不会漏水。
“还得去集市上买些老渔网。”陈阳摸着下巴思索着,“最好是那种夹着细铁丝的,黄鼠狼和老鼠都别想靠近。”
收拾完鸡舍,陈阳抬头看了看天色。太阳还高悬在天空,离晚饭还早得很。微风拂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带来一阵清凉。
“去找点冬笋回来吧。”他拿起放在一旁的竹篮和锄头。
说起竹笋,冬笋最为难得。个头虽小,但青嫩可口,鲜美异常。没经验的人,一天下来能挖到几个就算不错了。挖冬笋最要紧的是不能伤到竹根,否则来年这片竹子就别想长新笋了。
自从爷爷过世后,家里就很少吃冬笋了。陈阳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爷爷总会带着他去竹林里找冬笋。那时候他总嫌太冷不愿意去,现在想来,倒是怀念起那段时光。
眼下正是夏笋季节的尾声,竹林里偶尔还能看到几根漏掉的夏笋。陈阳在竹林里转悠,忽然注意到几根小腿粗的嫩竹不太对劲。
他放下竹篮,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只见竹子表面有几个圆形的小洞,显然是被虫子啃出来的。清理掉周围的杂草藤蔓后,竹林变得通透许多,那些原本被遮掩的虫眼也完全暴露出来。
“该死的东西。”陈阳皱着眉头,手指轻轻触摸那些虫眼。虫眼多在竹节下数第五六节的位置,新嫩的竹子最招虫子喜欢。这些被虫子啃过的竹子算是毁了,再也长不成大竹。
他站起身,仔细检查周围的竹子。转了一圈,发现了四五根被虫蛀的竹子。虽然数量不算多,但看着这些本该茁壮成长的竹子就这样毁了,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陈阳取下腰间的柴刀,几下就砍断了这些竹子。他用茅草将竹子捆好,准备带下山处理。
“小阳,你这是做什么呢?”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陈阳回头一看,是孙永康和他老伴欧老师。两位老人手里各拿着罐头瓶,正在山坡边捉虫子喂鸡。
“孙伯,欧老师。”陈阳笑着打招呼,“您二老也来捉虫子啊?”
这几天,石墙小院那边的老人们都爱在下午来这里捉虫子。家家户户都养着小鸡,喂食是个大问题。捉些虫子回去喂鸡,既省钱又解闷。
欧老师放下手中的罐头瓶,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磊磊呢?怎么没跟你们一起?”
“一群熊孩子跑村子里抓小龙虾去了,小波陪着,不用担心。”陈阳拍了拍身后的竹子,眼睛一亮,“正好你们来了,今天有好东西。”
“好东西?”欧老师疑惑地看着那几节竹子,不明白有什么特别的。
孙永康却眼睛一亮:“是木虫!上次尝过,那味道真是绝了。”
“虫子能吃?”欧老师看了看自己瓶子里捉的虫子,脸色有些发白,“这这不会有问题吧?”
陈阳找来个大钵子,松开绑着的翠竿。头根竹竿上的蛀孔都快赶上一个巴掌宽了,一寸宽。他对准虫洞一刀劈下,撬开竹节,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白嫩的虫子,在粘稠的白沫中蠕动。
“天啊!”欧老师被这场面吓得后退一步,幸好孙永康及时扶住了她。
“比上次多太多了。”孙永康也有些惊讶,“上次两根竹子加起来都没这一节多。”
陈阳继续劈开剩下的竹子,三个人蹲在地上收拾了半天,装了满满一钵子木虫。正当他们讨论着晚上要怎么烹饪这些木虫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喊声。
“叔叔,我们回来啦!”
只见磊磊神神秘秘地背着手,笑嘻嘻地问:“叔叔,猜猜我们抓到什么了?”
还没等陈阳开口,甜甜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铁桶:“看,好大的螃蟹!”
桶里是一只红欢欢的石蟹,足有碗口大小,钳子威风凛凛。
“这是甜甜自己抓的,他们都没抓到。”甜甜得意地说,完全不在意小波投来的白眼。
“爷爷奶奶,陈叔叔,我抓到的更厉害!”磊磊终于忍不住,双手捧着个玻璃罐。
瓶子里是一对蝎子,雌雄各一只。雌蝎前腹肥大,雄蝎身形矫健,钳肢粗壮有力。两只蝎子在瓶子里来回爬动,尾针不时地弹动。
“快扔掉!”欧老师吓得脸色发白,连连后退,“蝎子是有剧毒的!万一蛰到人怎么办?”
“不要嘛,我好不容易才抓到的。”磊磊撅着嘴说,紧紧抱着罐头瓶不肯撒手。
陈阳见状,蹲下身来,笑着给孩子们讲起了蝎子的习性。这种东亚钳蝎虽然有毒,但对人不会致命,只是被蛰会非常疼。
说着,他想起了初中时的一件事。那是个闷热的夏夜,宿舍里一个同学被蝎子蛰了,疼得整晚没睡着,第二天脸色苍白地去上课。那天学校组织大扫除,居然从宿舍里清理出好几条蛇和蝎子,把所有学生都吓坏了。
“所以说,”陈阳语气严肃地看着磊磊,“虽然这种蝎子不会要人命,但被蛰到还是很危险的。你看它们现在是一对,很可能会繁殖。如果让它们跑了,以后石墙小院这边就会有更多的蝎子,那就真的麻烦了。”
磊磊听完,低头看了看瓶子里的蝎子,终于点了点头:“那那就放生吧,放到很远的地方去。”
“这才是好孩子。”陈阳摸了摸磊磊的头,“等会儿叔叔陪你去放生。现在先帮忙收拾这些木虫,晚上给你们做好吃的。”
“木虫?”几个孩子好奇地凑过来,“真的能吃吗?”
“当然能吃,而且可好吃了。”孙永康笑呵呵地说,“上次你叔叔做的木虫,我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