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教书先生,还不知道赵家后续怎么样呢?”解子明说道。
说曹操,教书先生就到了。
匆匆忙忙跑进来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儒生衣袍分外显眼,“众位!可是出大事了,赵家那药效起作用了,赵耀祖把孙里正的侄子给那啥了!”
“真的假的?赵耀祖敢打孙里正的侄子?”梅巧月惊讶得合不拢嘴,饺子都没夹住,直接掉回碗里。
“……”
事是这么个事,但是梅巧月好像理解的不太对劲?
“没事,我以后再跟巧月解释,先生你接着说。”梅令月说道。
“当然是真的!不仅是我,梅家老三那两口子也亲眼看见了!就在你们离开以后不久,赵耀祖和孙里正的侄子一起去里屋醒酒,赵老爷听见有房间里有异响,赶过去查看,就看见了那不堪入目的一幕。”
教书先生说起八卦来,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梅巧月忙着震惊,觉得自己的世界观被重塑了,还算见多识广的梅令月和解子明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和雀跃。
他们没白筹划,真出结果了!
出了这事,那孙里正不得和赵家不死不休?
“总算不用一直担心赵家私底下搞什么小动作了。”梅令月松了一口气,梅巧月小大人一样连连点头,“可不是嘛。”
“来,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沈伦,榆关人,刚中了举人,来京城赶考的。”解子明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道。
“见过沈先生。”
其实梅令月认识他,在原文中,他加入了吴王阵营当谋士,后续一路腾飞,官位越做越大,只是他并不喜欢朝堂的勾心斗角,几次三番请辞都没有结果。
没想到,他竟然和解子明还有关系。
“两位客气。”沈伦连忙还礼。
“沈先生还没吃午饭吧?正好一起吃点?”梅令月招呼道,“顺便再跟我们说说,赵家的具体情况?孙里正可知道这事了?”
北方讲究来的都是客,多双碗筷的事。
更何况人家刚才还帮了她们家一个大忙。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方才就闻见香味了,梅大姑娘手艺真不错。”沈伦也没推拒,搬了个凳子坐在解子明旁边。
这个时代,也不是谁家随随便便都能吃上肉的,有这么一顿饺子算是难得的美食。
饺子来了,沈伦边吃饺子边接着说道,“赵家乱成一锅粥了,想把这事压下去,但是我已经去孙家报信了,现在孙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准备去赵家闹呢。”
“孙里正早年间受了伤,无儿无女,就这么一个侄子,如今出了这种事,两家非要闹的不死不休才行吧?”
解子明语气十分平淡,仿佛只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没想到梅令月临时起意,将计就计的做法,反倒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当然,孙里正那个脾气,现场一刀给赵耀祖刺死都有可能。”沈伦说着说着,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不由得摸了摸脸,“我是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梅巧月拨浪鼓一样摇头,紧接着说道,“赵耀祖如果真死了,你这教书先生不就当不下去了吗?”
才托人找了份清闲富贵又体面的活计,如今又因为仅有的俩学生作妖,很有可能失去工作。
“那也无妨,我安排好了,孙里正曾多次和我说过,梅家二叔只是认识几个字,读过几本书,连童生都不算,不适合教村里的孩子们启蒙识字,若真是因此丢了差事,我再跟孙里正说,让沈先生去教村子里其他孩童不就行了吗?”
解子明笑笑说道。
预感到赵家可能出事,他早就做好了兜底的准备。
“没错,读过几本书,有个举子的身份,我想这天子脚下,随便找个活计都能糊口。”沈伦非常洒脱,他也是个孤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只要有个活计做着,能让他苟到明年春闱就好。
“也好也好。”梅令月点点头,又起身给众人添了一盘饺子。
沈伦是有真才实学的,能交给孩子们一些东西,不至于一直跟着梅家老二混日子。
“我在酸枣门附近盘了个铺子,半个月之后就开业了,到时候过来凑凑热闹啊?”
“既然你邀请了,我们怎么能不来呢?”梅令月巧笑嫣然,应承道。
“就是就是!蹭吃蹭喝我最乐意了!”
梅巧月比她姐姐更激动,开心地快要蹦起来。
看吧,她们姐妹一直帮忙试新款点心是有用的,解大哥这么快就要开点心铺子了。
“我也去,闲着也是闲着。”沈伦说道。
这事儿其实还有后续,没多久,赵耀祖和孙里正侄子的腌臜事,就在三酉村传遍了,不知道有多少村民在背后念叨这事。
赵老爷怀疑是梅家老三两口子传出去的,把他们夫妻俩狠狠打了一顿,直打得下不来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