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来说,这荒郊野外哪有什么舒服的地方,到处都像冰窟窿一样。
但对于野猪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比如野猪选择睡觉的地方,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躺下的。
野猪常常会挑选西坡,也就是向阳的山坡坡头。
这样一来,第二天太阳从东边升起时,温暖的阳光会第一时间照在它们身上。
等身体被晒得暖乎乎的,全身肌肉彻底舒展开来,它们才起床活动。
除了偏爱向阳坡,野猪还喜欢寻找避风的窝子。
这“避风的窝子”是北方山民的说法,指的是那种凹进去的背风地方,这个地方没别的优点,好在能挡风。
不管外面刮多大的风,窝子里面总是风平浪静。
有经验的猎手都知道,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避风窝子的体感温度比外面能高出七八度。
这就好比野猪给自己盖了一层无形的毯子。
每当夏长海找不到野猪踪迹的时候,他就会抬头观察四周的环境,
然后顺着可能舒适的路线走,往往过一会儿就能发现线索。
不过,再聪明的畜生,终究也有失算的时候。
母猪平时大多独来独往,加入猪群主要是为了繁衍后代。
所以,即便猪鼻子受了伤,这只母猪也没忘记繁衍这件大事。
而这恰好给了夏长海机会。
在柳文山兴奋的目光中,只见夏长海和王喜栋弯着腰,
借助灌木的掩护,朝着不远处的野葡萄藤悄悄靠近。
避风窝子虽然没有风声,但野猪兴奋的咀嚼声还是把它们的位置暴露了。
走出大概七八十步,夏长海突然伸手示意停下。
瞬间,两人立刻趴在地上,从头到脚都埋进了积雪里。
因为没有风,避风窝子下面的积雪本来就很厚。
再加上两人的体重,他们一趴下,就彻底被雪盖住了,连一根毛发都看不见。
就在柳文山好奇他们在做什么的时候,他看到远处有黑影闪过,正是野猪群在活动。
这时,一头老母猪从野葡萄藤后面探出了半个身子。
很明显,这头老母猪身边还有几头猪。
那头母猪鼻孔朝天,小眼睛里满是警惕和疑惑,嘴里不断发出“芬儿”“芬儿”的抽气声。
夏长海知道,母猪不是在闻气味,而是在仔细听周围的动静。
这头老母猪显然刚刚听到了什么异常的声响。
几分钟过去了,看到周围一切正常,老母猪晃了晃脑袋,又缩回了身子。
紧接着,就传来“嘎巴嘎巴”野猪咀嚼野葡萄藤的声音。
直到确定周围安静下来,夏长海才慢慢抬起头。
“走!”
用人类的时间概念来说,母猪的反应比较迟缓,等它把周围环境都确认一遍,十分钟都过去了。
不过,这也足够夏长海悄悄靠近猪群了。
狩猎的难点在于距离的把控,离得远了打不着,离得近了又容易惊动猎物。
野猪这种猎物,一旦察觉到危险,就会拼命逃窜,不跑到下次进食的时候不会停下来。
也正是因为夏长海技艺高超、胆子大,才敢靠近到这个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出一点点差错,就彻底跟这群野猪无缘了。
没有猎犬帮忙,单凭猎人的两条腿,根本追不上四散奔逃的野猪。
山区环境恶劣,想追野猪难如登天。
夏长海背靠一棵大树,悄悄探出头,朝着野葡萄藤的方向望去。
现场一共有七只野猪,他们追踪的母猪在其中,还有两只老母猪,四只小野猪。
这时,或许是因为刚完成迁徙,三只大猪体力消耗很大,都低头啃食着野葡萄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