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特意叮嘱家人,千万别对外宣扬。
正因如此,黄淇代替黄浩,对外宣称要去当兵时,村里面没有任何人质疑。
大家反而纷纷夸赞黄家,一个孩子是高中生,一个即将成为军人,真是祖坟冒青烟。
但随着时间一长,村民们逐渐知晓黄浩的病情,他彻底失去行动能力,成了人们眼中的“活死人”。
与此同时,黄淇在部队每月都会往家里寄钱,这份“孝顺”与担当,让村民们对兄弟俩的评价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一个成了家里的拖累,一个则是有出息的军人。
大队长心里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从黄浩报名入伍时,提交的个人信息证明材料,到去县里面体检所需的介绍信,都经过了他的手。
按照以往,他绝不能允许冒名顶替的事情发生。
然而,黄母亲自来到大队长家,跪地哭求,而黄淇偷偷塞钱,同时还提及村里出个军人,对大队长的工作业绩和声誉都有好处。
在人情与利益的双重裹挟下,大队长犹豫了。
尤其黄淇、黄浩本就是亲兄弟,年龄相差一岁,容貌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加上黄淇善于模仿,将黄浩的举手投足、神情语气都学得惟妙惟肖,外人很难分辨。
最终权衡之下,大队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黄淇的冒名行为。
所以,全村上下除了黄家人,就只有村长知道,部队要的是黄浩,而非黄淇!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部队下来人彻查黄淇冒充黄浩入伍一事。
得知消息后,大队长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
为争取宽大处理,减轻自己的罪责,调查的军人刚一询问,他便竹筒倒豆子,将黄淇冒名顶替的经过,一五一十交代得清清楚楚 。
“那时,所有人都认定黄浩从树上摔下是场意外。
毕竟在村里,孩子们爬树掉下来的事不是没发生过。
但我到现场时发现,黄淇指认的那棵树,树干上没有丝毫攀爬过的痕迹。
而且,附近一处地面被土和树叶刻意掩盖,很明显,黄浩真正倒下的地方被人动过手脚 。所以,黄浩很可能不是从树上掉下来了。”
调查的军人眉头拧成一个“川”字,目光如炬,紧盯着村长,厉声说道:
“发现了这么明显的破绽,你为什么不制止?这可是故意杀人,性质极其恶劣!而你选择包庇,同样触犯了法律!”
村长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双腿微微颤抖。
原本他想着主动交代能减轻罪名,没想到反而把自己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
在军人威严目光的逼视下,他不敢再有丝毫隐瞒,结结巴巴地说道:
“当时,我第一时间就把发现的异常,告诉了黄浩的父亲。
他听后,没有一丝震惊,反而扑通一声就跪在我面前,求我务必保密。
他哭着说,二儿子已经成了植物人,要是大儿子再出事,黄家就彻底完了,要绝后了。
他和我是本家兄弟,我一时心软,念及多年的情分,就……就把这事瞒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