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伯点点头,看来有些人就是不长记性,也好,趁机敲打一下,拔几个刺头,以儆效尤!
“让黄婴,以内阁名义,发信乌江镇守将领杨朝南,发动各地驻军,以秋汛为由,征召各地贵族,领主,大夫治下私兵,乡勇,修缮水利,修筑堤坝!征召之后,不再允许他们有任何武装,征召兵士全部纳入杨朝南名下,派亲信管辖。”姬长伯做出决定。
“诺!”如意点头应诺,随后退下。
之前姬长伯借着姬无患遇刺案为由,清剿了乌江大贵族樊氏,对于其他小贵族,选择了暂缓执行。
如今乌江秋汛,以各地大夫执政不利为由,将剩下的大夫兵权也给剥夺了。
如此一来,禁养死侍,没有兵权,各地贵族大夫,只能老老实实给自己打工。
待科举成熟,选拔官员,取代各地贵族,便是水到渠成。
“公子,若是乌江贵族趁机作乱……”如意还是有些担心。
“以我名义,传信杨朝南,临机处置,先斩后奏!”姬长伯冷声道。
如意领命退下,姬长伯又在新压的官道上走了几步,感受着脚底平整的路面,“果然路不平,得压一压。”
也不知道姬长伯说的是这路,还是乌江的贵族。
与此同时,在中原大地上,一场风暴正在酝酿,积怨已久的郑、卫、陈、宋等中原大国摩擦越来越频繁,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动手互掐的架势。
随着巴蜀统一的消息,传到了周天子耳中,天子大喜,如今周天子的实控区域,只剩都城镐京周边几十座小城。
环在周天子身边的大国,全是楚国,陈国,宋国,秦国这样的外姓大国。
虽然最近姬姓晋国开始崛起,但是远不如外姓大国崛起的数量多。
支持自己的齐国,在齐桓公暴毙之后,国力大减,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了一句空话。
周天子之位岌岌可危,一旦中原大战开启,周天子本就不多的权威,又要遭受一次重创。
所以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姬姓大国崛起,压制外姓,巩固天子姬姓权威。
东北姬姓燕国,刚刚灭掉了韩侯国,压制了箕子朝鲜,国力大涨,已经不弱于公子之乱后的齐国。
西南又有姬姓巴国,征服了古蜀国,统一了西南,国力直逼一直不怀好意的楚国蛮夷。
如此一来,晋国压制秦国,巴国压制楚国,燕国压制齐国,然后再加上中原姬姓小国跟随自己,压制中原外姓国家。
周天子地位自迁都以来,空前巩固。
唯一不足的,就是巴国分裂了,东边有了一个合乎礼法,但是国力卑微的东巴。
西边则是刚刚灭蜀,国力强大,曾击败楚国和庸国的西巴,但是却不合乎礼法。
虽然后来王叔姬子越出任宗正,拜见天子,说明了缘由,但是如今局势,周天子也下不定决心,支持哪一方。
按照道理,自己应该支持强大的西巴,但是西巴不是嫡长子,不合乎礼法,周天子的权威根基就是礼法,如果支持西巴,无异于自毁长城。
但是东巴弱小,根本起不到压制外姓诸侯国的作用。
纠结的周天子,郁闷的走到后宫,准备找个嫔妃解解闷。
结果半路,遇到了两个孩子在打架。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跟我抢东西?”一个稍大一点孩子,抢夺着另外一个稍小一点的孩子手中的一柄木剑。
“此剑是我所铸,凭什么给你?”
“凭我是嫡子,你一个庶出,有什么资格持此宝剑。”
“庶子嫡子,皆为王子,身负王血,有何区别?!”
“竖子无状,不懂礼法!”
“礼法何来?无非先祖制订,千百年后,你我也是先祖,为何不能改这礼法?嫡庶同尊?!”
两个小孩你争我夺,打的不可开交,一旁的寺人宫女又不敢帮忙。
周天子看到这一幕,心中感慨,“嫡庶若不分尊卑,这种兄弟相残的事就还会发生,可是严格执行嫡庶之分,一旦庶出崛起,又同样会威胁嫡出。”
周天子感叹一句,“世间哪得两全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想罢,也不再前往后宫,而是转头前往正殿,“召司空,宗正来。”
一旁寺人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