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国西北边境的江水畔,秋日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江面上,金色的波光粼粼。一行人走出了寒食江水神庙,那座庙宇虽不及寒食江水神庙宏伟,但仍显得古朴庄重,香火鼎盛。在参观过后,他们继续向前行进,走了二十余里,终于停下来开始整顿准备午餐。
“这儿的水神庙也不过如此,倒是比起寒食江那庙,差距太远了。”李槐低声嘀咕,嘴里并未停下,他一边和几个孩子聊着,一边忙碌地卸下背包,准备生火做饭。
在以往,做饭的活儿几乎全由于禄来负责,但今天方知寒感到自己有些许不适,便指示于禄去生火做饭,自己去江边钓鱼。春钓埂、夏钓深、秋钓荫、冬钓阳,正是小镇流传下来的钓鱼谚语,而此时正值深秋,方知寒心头一动,决定顺势去试试运气。
他走向了一片回风湾,这里水域较为狭窄,岸边的芦苇和荆棘给这片江水带来了一层幽静的气息。方知寒轻巧地放下钓竿,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远处,江水与天际融为一体,蓝天与水面相接的地方,只见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羽翼如同丝绸般展翅飞翔。方知寒微微一笑,心境也随之安宁。
然而,就在他专心垂钓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越来越近,震动着地面,仿佛一股洪流正迅速朝着他们的方向席卷而来。方知寒神情一凛,立刻警觉起来,低声吩咐道:“大家别动,让路。”
他刚刚发话,便见到一队马队疾驰而来。二十余精骑如同风驰电掣,马蹄声轰隆作响。骑队最前方的魁梧武将银甲闪闪,手握长枪,身上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压迫气息。在他身后,紧跟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人,背负着一把桃木剑,身形瘦长,宛如一株挺拔的古松;而旁边那位面容白皙的无须老人则更显古怪,双手拢袖,脸上带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安然姿态,似乎对这纷纷扰扰的尘世并不在意。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身后骑马的少年。他眉如新月,目似星辰,面如冠玉,气质非凡,仿佛一位出尘的仙人。方知寒看得出,这个少年就是几个月前在小镇见过的锦衣少年。此刻,少年骑马至离方知寒不远的地方,便一声大笑,轻巧地勒住了缰绳,熟练地翻身下马,步伐轻盈,直径朝方知寒一行人走来。
少年停下脚步,环视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方知寒身上,笑容满面:“咱们又见面了!”
方知寒心头一震,原本打算只作简单回应的念头瞬间被打断。他深知眼前这位少年并非普通人物,而是极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存在。
“你知不知道,因为那条金色鲤鱼,还有那个我事后才知道叫‘龙王篓’的宝贝,差点害我死在大骊的边境上?”少年说话时语气轻松,却带着一股莫名的挑衅和调侃,“不过,我还是很感谢你!那次我给你一袋子金精铜钱,你不嫌弃,也算是我占了你天大的便宜。”
少年说着,猛然大笑起来,毫不掩饰内心的愉悦。“我发过誓,下次见面,我一定要给你更多的报酬——”少年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笑容中带着几分歉意,随后他伸手做了个自我介绍,“我是大隋弋阳郡高氏子弟,你可以直接叫我高煊。”
这时,站在少年身旁的无须老人略微动了动,似乎想要插话,但少年却轻轻摆了摆手,“无妨,名字而已,本来就是让人喊的。”高煊随即转向方知寒,露出一丝愉悦的笑容,“今天我是来亲自接你们的,去往我大隋山崖书院。”
方知寒微微皱眉,心中瞬间涌现出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位少年显然不是单纯来送礼的,背后必然有某种深意。而且,这次接触显然并非偶然,而是他早已在背后布下了棋局。
“山崖书院?”方知寒轻轻一笑,看向高煊,“你们大隋山崖书院,这可真是让人期待。”
高煊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兴奋,“山崖书院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是我父亲亲自创办的圣地。每年都会有不少顶尖的学子前来求学,许多人都怀揣着成为顶尖修士的梦想。”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而我,作为书院的一员,也有责任将你们邀请过去,既然你们已经踏入了大隋的境内,我自然要好好招待。”
方知寒微微点头,心中虽然有疑虑,但既然高煊已经主动表态,不妨随他去看一看。这场安排,显然远不止一次简单的会面。无论高煊的目的是什么,他此时带着这样一群人前来接自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随即,方知寒便点头应下,“既然如此,那就麻烦高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