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孙信一日一日地试药、改药,反反复复地和太医沟通、治疗以后,一个很平常的午后,太后终于醒了过来。
“水……”
她醒过来的时候,夏韶宁正撑着头在一旁的椅子上打瞌睡,听得有声响,夏韶宁瞬间就睁开了眼睛。
“太后娘娘醒了?”夏韶宁走到太后身边观察了一下她的脸色,见她脸上看起来虽然还是十分苍白,但是到底比前几日好多了,于是急忙倒了一杯水服侍她喝了下去。
“难为你还肯来侍奉哀家。”太后喝完了水,便抬手示意夏韶宁将她扶起身来,靠在了布满靠垫的床头。
“太后娘娘病了,于情于理臣妾都该来服侍的。”
此时的夏韶宁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干瘦的毫无生气的女人,不知为何,忽然觉得她有些可怜。
一辈子不得自己丈夫的喜爱,只生了一个儿子与自己又丝毫不亲近。就算儿子当上皇帝她成了这天下最尊贵的太后,她还是过得不快乐。
许是夏韶宁面上的同情太过明显,太后费力地抬头看了她一眼,轻声道,“哀家知道你们都不喜欢我,其实有的时候哀家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是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
“太后娘娘恕罪,臣妾没有这个意思。”
听得太后又开始自怨自艾,夏韶宁虽然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但是表面上还是忙跪下身来给她请起罪来。
“你起来吧,哀家……想见一见安儿。”
这会儿的太后,早就已经没了从前面对后宫宫妃时那般的高高在上与嚣张跋扈。如今再看,不过就是一个不得儿子理解普通的母亲罢了。
“是,臣妾这就差人去通知圣上。”
夏韶宁又朝着太后行了一礼,这才缓缓从内殿了退了出来。
“李顺,你去一趟紫宸殿,告诉圣上太后娘娘醒了,娘娘很想见他。”
李顺点头应了,即刻去了。
紫宸殿。
“陛下,昭贵妃娘娘身边的首领太监来传话,说……太后娘娘醒了,想见陛下。”
张全和入了殿来的时候,萧祈安依旧被如山的政务堆的喘不过气来。听得张全和的话,他也不过是微微皱了皱眉头。
萧祈安拿着朱笔又批改完了一份奏折,这才放下笔缓缓道,“那就去看看。”
当萧祈安不紧不慢赶到永寿宫的外殿,夏韶宁正站在门口等着他。
“站在门口做什么,怎么不进去?”萧祈安伸手将夏韶宁从地上拉了起来,语气里有些不解。
“太后娘娘这会儿只想见陛下,不想看见其他人,所以臣妾就出来了。”夏韶宁回道。
其实夏韶宁这话并没有一丝夸大的成分,她刚刚守在殿内的时候的确是太后挥手让她出来的。但是这话落到了萧祈安的耳朵里,只觉得太后哪怕是病成这样了,还是那么刻薄不讲理。
“你守在永寿宫这么多天了,也辛苦了。等会儿让张全和去后宫传个朕的口谕,明日起九嫔以上的宫妃轮流来永寿宫给太后侍疾吧。”
萧祈安摸了摸夏韶宁微微凹下去的脸颊,语气温柔道,“回承乾宫休息吧,朕晚些时候去看你。”
“是,只是陛下……”听得萧祈安的话,夏韶宁乖巧地点了点头,只是她不经意往永寿宫的内殿里看了看,还是轻声对着萧祈安道,“太后娘娘刚醒,身体还虚弱着呢,您同她说话的时候,还是多些耐心的好。”
萧祈安心里明白,夏韶宁这是怕他把好不容易醒过来的太后又给气着了,所以才斟酌着说了这番话。
只是哪怕这个时候了,他依旧觉得自己与母后心里的那个结,似乎真的很难解开。
“你放心吧,朕心里有数。”萧祈安对着她点了点头,抬脚就往永寿宫的内殿去了。
永寿宫内殿。
这会儿的太后刚刚在宫女的服侍下吃过了药,面色倒是比刚刚醒来的时候好了很多。
眼见着萧祈安面无表情地朝着自己走了过来,她的脸上便露出了已经许久都没有露出的笑容。
“安儿来了。”这会儿的太后似乎是为了拉近自己与萧祈安的距离,并没有称呼他为圣上,而是同小时候一样,叫了他一句安儿。
萧祈安忽然心中一怔。
在他的记忆里,自从父皇去世,母后当上太后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这么叫过自己了。
“母后可觉得好些了。”萧祈安撩起外袍坐在了太后床前的椅子上,说起话来像是在办公务。
“你肯来看母后,母后哪儿都觉得好了。”
太后看着眼前这个不知道何时已经蓄起了胡子的儿子,惊觉原来他也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了。
她有些费力地直起身子,想要伸出手来摸一摸萧祈安的头。可是无论她多努力,那只伸出的手始终还是离萧祈安有着不远的距离。
就像这些年,横亘在他们母子俩之间的那道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似乎永远也无法逾越的鸿沟一般。
“安儿,这么多年了,你是不是还是很恨母后?”
也不知道沉默了多久,太后终于放下手来,缓缓开口了。
“朕为何要恨母后?这些年来,朕早就拥有了想要拥有的一切,为何要去恨一个在朕的生命里可有可无的人?”
听得太后的这个问题,萧祈安甚至连一丝犹豫都没有,这句话脱口而出。
“可有可无的人?”萧祈安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可是入了太后的耳朵里,却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
她忽然自嘲地笑了起来。
“难道不是吗?”看着太后这般苦笑,萧祈安却丝毫不想退让。
“从前朕与昭贵妃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曾经以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母亲对待孩子都是如母后从前对待朕那样的。”
“冷漠、无情,只顾着一味地责怪、贬低、打压孩子。”
说到这儿,萧祈安也笑了。
“可是当昭贵妃生下六皇子,朕全程看着她是如何照顾孩子、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的,朕才忽然发现,原来母后从前不是不会做一个好母亲,只是……您并不爱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