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睡不舒服,一晚上基本都是醒了睡,睡了再醒。
次日一早,列车员过来喊火车到站的时候,唐清书几人都还有些迷糊,精神也不是很好。
小昭还在睡着,宋余淮干脆直接把他抱了起来。
唐清书和宋余清拿着行李,几人一起去了车门口等着下车。
火车慢慢的停了下来,外面站台上有不少等着上车的人。
车门一开,大家伙儿就一个贴一个的都下去了。
跟着大部队一起出了站,他们先去国营饭店吃了早饭,然后才去汽车站坐回镇上的车。
到了镇上之后,宋余淮去跟镇上的朋友借了两辆自行车。
然后他骑着一辆,带着小昭,唐清书骑着一辆,带着宋余清,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回到了村里。
自从宋余淮和唐清书出发之后,宋母心里就一直担心着他们,害怕他们出门遇到危险,也害怕他们不能把宋余清和小昭给带过来。
但是当看到他们都整整齐齐的站到院子里的时候,宋母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看着他们旁边还停着两辆自行车,宋母有些疑惑。
“你们咋还是骑着车回来的”
宋余淮给她解释,“我们带着小昭,要是一路走回来的话担心他会累,这辆新一点的自行车是我之前托朋友给我买的,今天刚好骑回来,旧的那辆是借我朋友的,明天去镇上的时候我还回去就行。”
他早就有了想买自行车的想法,只不过因为自行车票比较难搞,所以才让朋友一直给他留意着,没想到时间还挺巧的,昨天下午刚买下的车,他今天就去取了。
上次给朋友留下的钱也不太够,还差二十来块,刚好明天去镇上还自行车的时候可以一起给他。
听到有一辆是自家的,宋母眼神亮了起来,朝着那自行车看了好几眼。
“你这臭小子,去镇上就这点儿距离,做牛车去就行了呗,买什么自行车啊,这得花多少钱,你那儿钱够花吗?”
宋余淮笑着回答,“够够够,娘你就放心吧,不过咱们就不能进屋里说话吗?这外面的风还挺冷的。”
小昭这会儿也跑过去拉住了宋母的手,“姥姥,我们快进去吧,刚刚舅舅自行车骑的好快,风把我吹得可冷了。”
宋母立马心疼的摸了摸他的脸蛋,发现还真有点凉,拉着他的手就直接进了屋。
完全被忽视的宋余清心里有些酸涩,感觉心里有些不知所措。
唐清书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余清姐,我们也进去吧。”
宋余清点了点头,跟着她一起进去了。
小昭这会儿已经上了炕,炕桌上放着零嘴儿,还有几杯红糖水。
看着他们进来,宋母的眼神就又立马移开了。
宋余清有些忐忑的过去坐下,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
屋里一时之间也陷入了安静,唐清书喝了口水,想了想开口说道。
“婶子,你都不知道余清姐在那儿边有多委屈,我们过去的时候,她婆婆连门都不让我们进,还有她那个小姑子,也特别难相处,余清姐在那儿便肯定过得不舒服,这次绝对不能再让她随随便便就回去了。”
听唐清书这样说,宋余清有些想解释,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上次离开家的时候,她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但是最后她还是没有做到,受了委屈还是只能回家。
宋母心里也很难受,宋余清是他们老两口从小宠着长大的闺女,上次回来的时候就已经不想让她回去了,但她还是坚持,没成想回去之后就过得是那样的日子。
当即就对着宋余清抱怨,“你不是很有本事吗?受了欺负咋不知道往家里走呢?”
宋余清眼泪唰的就下来了,“娘!”
宋母过去抱住了她,给她擦着眼泪,自己的眼角也湿润了起来。
“你这丫头,早就跟你说了,过得不好就回来,爹娘养你一辈子,你都忘了是不是刚刚进门还一句话都不说,要不是清书跟我说,你还想瞒着我是不是”
上次宋余清寄过来的信里,只说了想回来过年,但是没怎么说被欺负的事儿,所以他们也只是猜测她过得不舒心。
但是听到唐清书那样说了,就是完全肯定了心里的想法了,对于赵盼儿和陈艾,宋母的印象也更差了,连带着对陈伟这个女婿心里都升起了些怨气。
当初娶她女儿的时候答应的好好的,现在这才过去几年啊,就把她好好的闺女折磨成这样样子。
宋余清趴在宋母怀里哭,喉头哽咽近乎说不出话。
宋母拍着她的背,“闺女,你听娘的,这次回来咱就你回去了,要是陈伟还想跟你在一块儿,那就让他过来接你,然后把他娘和妹妹送回老家去,你们以后不能住在一起了,要不然咱就不回去,你听明白没”
尽管心里不想让宋余清再回去,但是宋母心里也清楚,这不太现实。
宋余清和陈伟是军婚,如果陈伟不同意,想离婚很难,而且宋余清心里还喜欢陈伟,夫妻两个之间有感情,主要问题是在赵盼儿和陈艾身上,解决完问题还是能好好过日子的。
不过要是陈伟做不到的话,那她绝不可能让宋余清回去,大不了就他们一辈子养着闺女和外孙,反正他们两口子还能干几十年,能养活他们。
宋余清抽噎着应了下来,“娘,我听你的,都听你的。”
“早听我的能有这事儿吗?快别哭了,把红糖水喝了去去寒,晚上想吃什么,娘一会儿就去给你做。”
宋母擦了擦眼角,从桌子上端了杯红糖水递给宋余清。
宋余清小口小口的喝着,感觉心里甜滋滋的。
还是回到自己家里好啊,跟大院的那个家完全不一样。
小昭本来看着宋余清哭心里还很担心,这会儿看到她情绪恢复好了,心里也高兴了起来。
“姥姥,妈妈喜欢吃红薯稀饭,我也想吃红薯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