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推算之能,当世少有。
他拱手笑道:“此为防线之症结也,其因其实也很简单,许是这些年丞相、君侯势力壮大太快,忽视了对一地之深耕。”
“且文武之才大多聚于君侯之侧,所以成了如今这局面,但也有好处,没有党派之争,彼此关系情同兄弟。”
“说得对,”许泽知道这些问题,但是没办法解决。
很多德行上佳、才学出众的人,还真的都在冀州、荆州这些地方,别看许都是天子脚下,名望好的都在都城,而各豪族的贤才又未必有这种崇高的性情。
把袁绍打了,所有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亮有一法,也许可以缓解这些事,”诸葛亮也不拖沓,直言道:“向各族下令,每年以家族子弟充入府兵操训。”
“每府设总兵监军,每地可设五百到八百成军操训,这些军士平日可以治安,战时能够补充兵源,重要的是他们立功,则家族得赏,如此自上而下,不出几年便可井井有条。”
“但需要曹刺史、鲍公二人通力合作,而总兵人选则必须由君侯来挑选任命,才可三力制衡,否则易生割据之局。”
在许泽右侧的贾诩当即凑上来,道:“后生,你这法子不行。”
“为何?老先生请说。”诸葛亮笑着回道,也不恼怒,他知道贾诩的着眼处经常和自己截然不同,但这不是坏事,一阴一阳方可抱合而圆,对大局是好事。
贾诩眉头微皱道:“若是如此,一旦各地家族暗中结盟,所得权势就太大了,随时会反,若被袁绍或荆州策反,一瞬之间便可失去青徐大半。”
诸葛亮道:“青徐大地无论商贾、家族,亦或是青年才俊,哪怕是耕田的百姓,都是苦乱政久矣,逢惠民之政如盼甘霖,而今政通业兴,君侯威望甚重,正是可以自他而下建立起如此秩序的时候。”
“不好不好,”贾诩偷摸看了许泽一眼,欲言又止。
许泽咋舌道:“这就我们三人,你想说什么直接说便是,孔明也不是外人,他等同于我半个弟子,我待弟子都如儿徒,你看我多宠伯言。”
诸葛亮轻笑,对此他深有感触,许泽对他们的确如同父兄一样亲近。
最重要的是,许泽这个身份、威名,对他的建议和策略都很尊重,这一点,诸葛亮认为当世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了。
贾诩直接了当的咋舌道:“对你不好。”
诸葛亮恍然抬头,平视前方,点头道:“的确,对君侯不好,这一点是在下疏忽。”
许泽沉默着走了一段路,走到一处山坡边缘,眺望山川农庄、远处山间绿衣几缕,炊烟如匹练绕山,已经和当年灾荒时截然不同了。
他朝外一指:“你们看这山河。”
贾诩愣神片刻,似是感受到了许泽身上散发出来的英雄气概,感同身受的道:“唉,君侯的意思是说,大汉好不容易起死回生,天下又能安定繁荣,不能因为一人之安危而却步。”
这份豪情,的确很伟大,可老夫并不认同。
贾诩心里默默的道,但对许泽的敬佩还是加深了不少,明知置身危难而无惧,有如此情怀堪称英雄。
本身贾诩身处乱世,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之心早已封闭,因为许泽这番话,方才竟然打开了稍许缝隙。
许泽摇头道:“不是,我意思是,就算出事了我还可以跑路。”
贾诩:“……”
诸葛亮:“……”
老夫差点就感动了。
那缝隙顷刻间封闭,且又用水泥封了好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