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儿子在早餐后,对妻说,他还要与太玄去一趟庙会。
妻:“庙会有吃的卖吗?”
儿子:“有啊!”
妻听后,就叫我随她一起坐儿子车去庙会。
我没同意。我说:“儿媳带孩子,还要关照二老,怎么让人放心。”
于是,妻则喊儿媳抱着孙子陪她去庙会采购年货。
儿媳听后,愉快接受了,并抱着孙子与妻一同随儿子与太玄出门。
岳母见之,也要随他们一起去庙会,并还要拉着母亲同去。
儿媳见之,便让二老随妻同去庙会。
母亲则对儿媳说:“我留家中吧!”
妻听后,便对我说:“你就与妈(指我母亲)在家等我回来做饭。我们去去就赶回来。”
我:“你去吧!家里不缺吃的。”
其实,母亲就喜欢与我单独在一起,因此,她觉得有与我单独机会,总会抓住的。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这样的。比如:岳母也喜欢粘着妻子。
我在妻儿他们出门后,就问母亲:“想去街上逗逗吗?”
母亲:“好啊!”说着,她就推着购物车随我出门了。
我原本想带母亲过桥去南街看看的。因为那儿有新建的气势很大的牌坊。但是,我担心母亲过这桥费劲,而介于南边新街与北边老街之间的商街,母亲有去过,所以,我还是带母亲朝北去一条老街。
这条老街也是东西走向,与商街平行,且长度一样。这街中有零星的居民住房,而这些住房呢,已经不再是砖木结构的房子,而是居民自建的水泥钢筋房。不过,这些房子外墙,还有屋顶依旧采用老房子的式样。
老街的老房子中有倒塌的、也有危房。大概是为了不影响过年气氛,有人用大广告牌把这些房子遮住了。
当然,老街也有已经修缮好的老房,而这些老房门前都挂着介绍当年房子主人家情况的石碑。
母亲刚进这老街,便说:“到这街,我就像是回到了童年。”说着,她把购物车推快了不少,就像是在归子回老家那样兴奋。她来到了修缮好的老屋前说:“这屋真像我小时候住的老屋!”说着,她就要推车进去了。然而,这屋内空荡荡的,施工垃圾还没清理干净,她便返回出来说:“算了不看了。”
我知道母亲因见老屋内没有一人而感到害怕。这么年纪的人虽然不信鬼神,却还是从骨子里怕遇上鬼神的。
我其实此时也有害怕,因为这老屋周边不见一人。当然,我不是怕鬼神,而是怕那个穿着红色羽绒衣的成熟女人突然冒出来。
母亲:“我们别再在这儿了,赶快离开吧!”
我发现往回朝西出去还有一段路,往前朝东走还看不到尽头。我一时不知往哪个方向走了。
母亲有生气了,她埋怨我说:“你怎么带我到这地方呀!”
我忽然发现有老太从前面拐进了老街,便想:这儿肯定有路。于是,我带老母朝前走,结果找到了一条通向商街的小路。
我与母亲走出小路来到商街,就听到有女人用上海话喊:“老先生!”
我回头一看,此人就是妻讨厌的上海红衣女人,不过,她今天穿的是紫衣服。
红衣女人热情喊母亲:“姆妈!还认得我吗?我是上海人呀!到你家去过的。”
母亲见红衣女人这么热情,也就应付说:“噢!我们正好回家。”
红衣女人:“正好顺路,我们一起走吧!”
我听后,暗暗叫苦了。生怕被妻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