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契弄好了,就摆摊要用的东西清点给他们。
一辆手推车。
一个和鏊子有些许不同,中间微微凹进去的大的平煎锅。
二十斤薹油(菜籽油),二十斤面粉,酵母,各种调味料等等。
车子是木莲特意让人做的,有专门放炉子的地方,还有支架,车停下来之后,可以放下来做支撑。
车棚的顶部木板上钉着一层油毡布,两边儿的木门撑起来就能遮阳。
四周做了可以拉开关合的透明纱帘,放下来可以防蚊虫。
一摞子印上‘酥油牛肉锅盔’六个字的油纸……
木莲对徐胜道:“你们再去做一枚‘徐记’的印章,盖在上头……”
这些徐胜夫妻连连点头。
心说夫人也太心细了些,这干干净净的车架,食客们看着就舒服,肯定愿意来买。
一个大的三眼蜂窝煤炉子。
两百块蜂窝煤。
蜂窝煤自然是引起了徐家人的好奇,他们头一回见这样的煤饼。
木莲给他们介绍自家的蜂窝煤铺:“这叫蜂窝煤,比煤块儿煤饼好烧耐烧,只要五文钱一块儿,去虹桥的‘冬叔蜂窝煤铺’买……”
“开业那日,前一百个买蜂窝煤的,买够一定的数量,都送炉子,你们回头帮着张扬一番。”
徐家人自是连连点头应下,木莲又送了一个蜂窝煤的小炉子和二十块儿蜂窝煤给徐婆子,让她留着家里用。
“这炉子夜里不用的时候最下面的盖子只需要留一点点孔,它便不会灭掉,同时也能保持温度,往上放一壶水,早晨起来就能有热水用……”
徐婆子叹道:“哎哟,这可是好东西,甭管是烧灶还是烧炉子,点燃的炭都得一次烧完,烧不完也留不到第二日……”
心说这高门大户的底蕴,他们小老百姓是想破脑袋,都想不透的!
东西交割清楚了,就让曲嬷嬷教徐胜两夫妻做锅盔
他们都会揉面发面,这个步骤就省下来了。
主要就是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的配比,以及肉馅儿的调味,煎炸的火候,烘烤的火候等等。
木莲主打一个张嘴说,其他的是曲嬷嬷自己试出来的。
曲嬷嬷教得用心,徐胜夫妻学得仔细,但是要达到曲嬷嬷的口味,还得在家多试试。
这可是全汴梁城独一份儿的‘锅盔’!
一家人对木莲为何用牛肉不用猪肉和羊肉没半点疑问,有啥问的?
牛肉少呗!
但也不是买不着,只是正常售卖的牛肉又老又柴,少有嫩的。
毕竟屠杀耕牛是犯法的,高门大户要吃牛肉,那是人家自己庄子上的犍牛不小心‘摔死’的,市面上的可都是官府验看过,实在是不能干活儿的牛才可以屠宰。
锅盔用的是剁细的肉馅儿,老不老柴不柴都无所谓。
徐胜夫妻商量了一下,牛氏留在秦家跟曲嬷嬷学做锅盔,他则去找关系把牛肉的货源定下来,再去州桥把摊位定下来,这也得托人情找关系。
好在他们夫妻混迹汴梁城各大酒楼多年,还是认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
州桥夜市是开通宵的,适合卖锅盔,他们两口子可以一个卖白日,一个卖夜里!
夫妻两个都干劲十足。
牛氏学了一整天,做了好几十个锅盔。
不太好的留着自家当饭吃,还行的送去给邻居们尝尝,不错的,达到可以售卖标准的木莲全留了下来,让诨哥儿跑一趟,送到秦砺的衙门去。
这会儿已经快下衙了,秦砺刚同手下吩咐完事情,就听傔从说诨哥儿带食盒来找他。
秦砺见诨哥儿提溜着两个大食盒来,笑问:“是夫人让你送来的?”
诨哥儿放下食盒,当着秦砺的手下的面儿,照着木莲教他的话说:“回都巡检的话,徐家过两日要售卖一样新鲜吃食,叫‘酥油牛肉锅盔’,他们送了些给夫人,夫人觉得好吃,就又让他们做了一些给都巡检送来。
让巡检给大家伙儿分一分,都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