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周汤转头看向赵铮,
“七殿下,记得当时柔然进犯时,老臣便曾苦口婆心劝诫。”
“殿下是否理解了为什么老臣即便背上懦弱胆怯的污名,
也要坚持劝阻不要轻易挑起战端的理由所在?”
他慢慢摇摇头,表情悲怆,
仿佛早已耗尽心思只为国家利益考虑。
听着这番言论,众位官员目光纷纷投向赵铮。
从目前形势来看,他当时执意开战的确埋下了隐患!
由此引发连锁反应,使大胤同时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没有足够力量防御北方敌人。
“殿下啊,您原本……实在不应该提倡战争!”
跟在周汤身后的刑部尚书洪禄也迈步上前,接连叹息,
“当下朝廷主力都在南部,北夷一旦深入境内,必将肆虐屠杀。”
“北疆百姓们恐遭劫难!”
“如此一来,恐怕死去的人们会将矛头指向朝廷,特别是您呀,殿下。”
洪禄的话语充满感伤之情,
并非真的想要指责赵铮,
但是提及未来可能遭遇不幸的百姓,
无疑增加了对他批评的力度。
北方的野蛮部落进犯,将使得整个北疆陷入灾难深重、生灵涂炭的局面。
若不迅速派遣军队援助,一旦让那些侵略者趁机大规模进攻。
即使后来援军赶到,也必然来得太迟。
朝堂上的所有目光都聚焦于赵铮身上。
所有的指责和非议都将归咎于他一人之身!
周汤摇了摇头,语气充满哀伤。
“王子曾主张积极迎战,结果导致我国力衰退,无力对付外敌。”
“面对北疆民众,您必须给出合理解释。”
“不然的话,民间情绪无法平复!”
即便未明确指责,言谈中已流露出明显责怪之意!
说完这话,周汤偷偷瞄了一眼身边的罗昶与楚遂良。
此时此刻,这两位也很难再为赵铮辩护。
他们之前对赵铮的支持言论,现下反而成为了攻击他的武器!
罗昶和楚遂良面色凝重。
即便是他们这样身居高位之人,也无法预知未来。
北边来犯的消息太突然了。
李牧抚摸着胡须走上前来说道。
“处理国外事务,应先解决国内问题!”
“首要任务是要缓解民众不满,以免引起更大麻烦。”
紧接着转向赵铮,一脸庄重地对他深深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