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尝不有什么区别,只觉得酥脆回甘,嚼着很香,桂婶子亦是觉得如此,余文便说:“我尝着都一样好吃,就称十二文的,称三斤。”家里人多,买回去还要分静姐儿尝尝,他把手上的篮子递给周舟。
付过钱后几人就着灶口的炭火聊了好一会儿,大壮见小爹买了瓜子,开心了,趴在小爹后背挨着靠着,悠闲晃脚跟。
三人走后,周舟正想把小板凳往角落收收,篱笆门又传来喊声:“舟哥儿?”
周舟立马跑到去看:“曼姐儿!”
“快进来吧,来草棚子坐,里头暖。”
曼姐儿今天是一个人来的,她想再买点瓜子,走到郑家附近遇到桂婶子和文夫郎,两人说要去篱笆空地这头喊,她就找来了。
郑老爹乐了,束麻袋的动作停下:“你赶上趟啦,我们准备拉去镇上卖咧。”
曲曼姐儿一听,忙问:“之后都没有了吗?”
周舟:“没啦,年前就炒这一趟。”
“那你们等等,我回家多拿点钱。”说完急忙跑了。
郑大娘想起曹大娘说她女儿那句“大馋丫头”,现在看还真没说错,哈哈哈。
曼姐儿回来时手上还拿了个口袋,开口就要十斤,还是要十四文钱的,她觉得脆的更好吃,周舟担忧:“十斤会不会太多了,这吃得完吗?”
“吃得完,快过年了,留着也要送礼咧,阿娘说这家分一斤、那家分一斤,自家再吃点就没有了。”曼姐儿直爽道,炒瓜子过年镇上要卖二字开头,这里买还划算些。
郑则便给她称了,和卖猪肉一样,瓜子在村里卖,让点价便让了。
等人走后,周舟问:“咱们还要再留点吗?”就怕有人来问。
郑则摇头:“留十斤在家,回头给武宁家送点,给外祖家送点,就够了。村里不会再有人买。”
十二文十四文,对于村民们来说还是贵了,也不是谁都像曹酒头家有钱。
郑则收拾好东西,把炒好的瓜子搬上牛车,要去镇上把最后的一百斤卖掉。
周舟在家和孟辛捡小瓜子,最后的两斤小瓜子就着锅里的盐炒了,年前这一趟炒货才算结束。
一家人松了口气。
年前赚了一笔,周舟随即期盼起新年。
月哥儿包好头巾,交代正抱着小猫、巴巴看着他的周向阳说:“老实待在家,不许去玩了,瓜子一次不能吃太多了。”
见弟弟点头,才转头对周舟说:“我们走吧。”
家里忙完了,周舟终于有空闲找朋友玩,他打算去山脚给宁宁送瓜子,也给月哥儿家送了一斤,月哥儿也有段时间没见武宁了,说也一起去。
周向阳听到后嚷着也要去找武宁玩,月哥儿嫌他闹腾,不许。
小坡上已经没了南瓜藤,两人刚走到半坡,一只小狗就从栏杆处伸头大声吼叫,声音还嫩嫩的、气势却凶凶的。
周舟:“花生果然好凶啊。”
小狗叫了没多久,大狗就跑来看,又很快收回脑袋,接着就出现在坡上正往下跑,周舟高兴道:“大黄~”
他赶紧挡在月哥儿前面,大黄扑人没轻没重,怕把月哥儿撞到了。
武宁声音随之而来,他站在栏杆边上挥手:“弟弟!月哥儿!”
“你们终于来找我玩了!”
周舟抱着陶罐,只能伸出一只手来摸大黄,狗狗扑了人,又绕着两人闻嗅,这才心满意足朝主人跑去。
跟在它后面的花生还没跑到周舟跟前,半道紧急停下,朝坡下喊了两声,吓吓人,又很快转头跟上大黄。
这小狗,劲劲儿的。
两人走到院子里,花生在武宁的呵斥下只敢不远不近地观察,厨房走出一个人,它却立马跑上去亲昵地绕着人蹭。
林淼笑着打招呼:“舟哥儿,月哥儿。”
武婶子跟在后头出来,见两个小哥儿来了,招呼他们快进屋暖和。
周舟和月哥儿走到屋檐下,林淼却往院子走,双方换了个位置,他把袖子翻下来,说:“婶子,那我走了。”
武婶子赶紧喊他等一下,快步进厨房拿了篮子,里头有个红布包裹,还有做好的年糕,“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