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听着鲁康轻缓的呼吸声,郑则默默想,周舟有没有哭,有没有乖?希望他再坚持两日。
郑则离开的第二天,小有收获。
次日起来,早饭还没吃村长就先找了郑则,他家也有八九十斤生瓜子,自己炒费盐巴,冬天出行不易,拿去镇上卖又太麻烦,再放到开春只能当种子,吃不成卖不出。
幸好还有商贩来村里收,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当即先把自己的生瓜子搬出来给郑则看。
“都是好的,放在地窖里干燥得很,没瘪没霉,三文钱我也卖你了。”
郑则听到,心下暗暗有了决断。
吃过早饭两人便开始在村里吆喝收货,鲁康改口道:“收生瓜子!三文钱一斤!干瘪发霉的不要!”
收猪时鲁康帮不上忙,抓猪他只有被猪拱的份,扛猪他使不上力,只能干看着。收货他能做的很多,于是更加卖力。
看着还有不少村民往这边赶来,鲁康偷偷对郑则说:“大哥,我看这次能收不少。”
“嗯。”回头看车上满满当当的麻袋,郑则终于松口气露出笑容,很快就能回家了。
郑则外出第三天,牛车满载。
两人决定打道回府。
“大哥,怎么办?”
看着深陷雪泥的车轮,鲁康心里不安。
郑则四处张望,白茫茫一片,田地被雪覆盖,想找点稻草也没有,心里也有些着急,嘴上却安慰道:“别怕。”
他绕着牛车走了几圈,用力呼出一口气,推了推牛车,光靠他一个人推不动。
“来,把盖着瓜子的油布扯下来铺到雪地上。”得先把重物移开。
鲁康立马动起来,两人把油布铺好,郑则把护领和棉衣脱下来披在鲁康身上,“你拉好牛,别让它乱动,在一旁等着。”
接着他把牛车上的十袋束口麻袋一一搬到油布上,忙得浑身都在冒热气。
车上轻了,郑则甩鞭子赶牛,牛往前走,车轮还是不动,“大哥,泥地太滑了!”
郑则沉默几瞬,当机立断解开一个口袋,拖行到车轮旁往深陷的地方倒瓜子。
鲁康心疼惊呼:“大哥!”
“没事。”郑则倒完一边,又扛到另一边车轮往里填,“你赶牛,我在后面推。”
“一、二、三!”
“一、二、三!”
两人齐心协力,齐声喊了四次后,车轮终于从泥地里拔出来。
“好了!”鲁康高兴地跑回车轮旁,看到填在泥坑里的瓜子转而又难过起来。
都是钱呢……
第四天了,郑则还没回来,周舟叹一口气,缝布袋也提不起劲。
“粥粥,阿娘去磨玉米碴子,你去吗?”郑大娘在门廊喊道,这孩子三天都没出门了。
“去!”他跑到阿娘身边帮忙提玉米口袋,郑大娘却让他去厨房拿上篮子,周舟掀开看,里头是炸土豆片。
“石碾房唠嗑的人多,带上点吃的堵堵她们的嘴。”郑大娘逗笑。
两个院子都关好门,一手提篮子一手牵孟辛,周舟跟着阿娘走,三人还没走近呢,里头就传来有笑声,还说上了阿娘的名字,“你们可停下吧,真是杨蓉家的,仔细等会儿挨骂了哈哈哈。”
郑大娘她可不怕,一进亭子就说:“说我什么坏话,我可听到了啊。”
周婶子也在,她笑着说:“嗐,没说你,我们说周舟呢。”
“说我家粥粥更不行啊!”
石磨一旁的地面上烧着一根粗树干,磨完粮食的人都围过来烤一会儿火才走。
石碾子这会儿林青在磨,小鱼乖乖地坐在小爹带来的小板凳上,伸出小手指烤火。
孙阿奶伸手把周舟拉到身边端详,“刚刚我们瞧着,还以为是哪家又来了新媳妇儿、新夫郎呢,瞧着这一身枣红穿得,模样悄生的。”
孟辛也抬头看周舟,点点头,好看的!
郑则给他买了新布料做衣裳,周舟今日便穿了另一件枣红色棉衣,被说得脸红,他打开篮子,抓了一把土豆片放在她手里,“您吃吧,歇歇嘴~”
孙阿奶年纪大了,能干的活不多,时不时就来石碾房坐着和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