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是第一步。”柳青摇摇头,“我想的是更长远的发展。一号文件给了我们政策支持,但具体怎么走,还得靠我们自己摸索。”
林小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月光下,她的侧脸线条柔和而坚定:“我有个想法……既然省里把我们列为示范基地,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平台,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出去?”
柳青眼前一亮。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八十年代初正是乡镇企业崛起的黄金时期。
他刚要开口,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青哥!不好了!”栓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县里来了个工作组,说要检查我们的"投机倒把"问题!”
柳青手中的杯子差点掉在地上。
他早该想到,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基层,保守势力的阻挠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工作组住在公社招待所,带队的是县商业局副局长马德才——刘副主任的老部下。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封存了柳家沟合作社的账本,还派人守在温室门口,禁止任何农产品运出村子。
“简直是胡闹!”老周气得把扳手摔在地上,金属撞击声在安静的试验棚里格外刺耳,“咱们辛辛苦苦搞生产,倒成了"投机倒把"了?”
柳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走到窗前,看见工作组的人正在村口设卡。
这一幕何其熟悉——前世多少改革先行者,都倒在了这样的“检查”之下。
“柳青。”林小雨突然压低声音,“我有个主意。苏梅处长不是留了联系方式吗?既然我们是省级示范基地,是不是可以……”
柳青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他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笔记本,快速翻到某一页:“你说得对!我们有省里的批文,他们无权阻止我们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当天下午,柳青骑着自行车直奔县邮局,给省农业厅发了一封加急电报。
与此同时,林小雨悄悄联系了陆新成,让他带消息给陈永年。
……
三天后,事情出现了戏剧性转折。
省农业厅的一纸公函直接发到了县委办公室,明确指出柳家沟示范基地的产品销售属于“正当经营活动“,任何阻挠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抗中央政策“。
工作组灰溜溜地撤走了。更让人意外的是,县里很快传达了新指示——学习柳家沟经验,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春风终于毫无阻碍地吹进了柳家沟。
温室里的蔬菜一车车运往县城、省城,甚至通过陈永年的渠道,开始销往南方。
“柳青,你看这个!”一天清晨,林小雨兴奋地冲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经济日报》,“深圳特区正在搞建设,需要大量农产品!”
柳青接过报纸,头版刊登着深圳特区建设的照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场景令人震撼。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成形——为什么不把柳家沟的农产品卖到特区去?
“我们需要扩大规模,“柳青指着报纸说,“不只是种菜,还要发展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林小雨眼睛一亮:“就像我们之前做的蜂蜡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