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看见他,眼睛一亮:"您就是柳青吧?我是省台《科技兴农》栏目的苏记者。这位是"她侧身介绍身后的人。
柳青这才注意到,刘副主任正阴沉着脸站在一旁,身边是几个县里的干部。
更让他意外的是,柳斌居然也混在人群中,穿着崭新的中山装,一副村干部的做派。
"柳青,"刘副主任皮笑肉不笑地伸出手,"听说你们的"反季节蔬菜"搞得不错,我特地来看看。"
握手时,柳青感觉到对方掌心传来的力度,像是在示威。
他不动声色地回应:"欢迎领导检查指导。我们的温室虽然简陋,但效果还不错。"
"带我们去看看吧。"苏记者兴奋地说,"观众最想知道你们是怎么解决温控问题的。"
一行人向温室走去,路上不断有村民加入。
柳青注意到老族长也拄着拐杖跟在后面,神情复杂。
温室的塑料薄膜在雨后显得格外透亮,阳光照射下,里面的植株清晰可见。
柳青拉开门帘,一股混合着泥土和植物清香的暖流扑面而来。
"天啊!"苏记者第一个惊呼出声。
温室里,西红柿植株整齐排列,翠绿的叶片间挂满了果实,从青涩的小果子到泛红的成熟果实,呈现出令人震撼的生命力。
几个最大的西红柿已经全红了,像小灯笼一样悬挂在枝头。
摄像师立刻开始拍摄,镜头贪婪地捕捉着这冬日里的奇迹。
刘副主任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他凑近一株西红柿,突然说:"这些不会是插上去的吧?"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这种赤果果的质疑,简直是对柳青人格的侮辱。
柳青还没开口,老族长突然挤到前面,颤抖的手抚上一颗西红柿,轻轻一拉——果实稳稳地长在枝头。
老人又摸了摸土壤,再抬头时,眼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是真的真在冬天种出来了"
刘副主任尴尬地咳嗽一声:"我只是谨慎起见。"
"领导可以随便摘一颗尝尝。"
柳青平静地说,但眼神锐利如刀,"不过小心点,别把您昂贵的西装弄脏了。"
这句暗含锋芒的话让刘副主任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苏记者敏锐地察觉到气氛不对,赶紧打圆场:"柳青能给我们讲讲技术原理吗?"
接下来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柳青介绍了温室的构造和温控原理,林小雨则展示了滴灌系统,老周讲解电路改造。
苏记者对每个细节都表现出极大兴趣,不断要求摄像师多拍些特写。
"最令人惊讶的是,你们用的都是废旧材料改造的。"苏记者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科技创新!"
刘副主任几次想插话,都被苏记者巧妙地挡了回去。
柳斌则一直躲在人群最后,脸色阴晴不定。
采访接近尾声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陆新成骑摩托车赶来,车还没停稳就喊:"柳青!省农科院的加急文件!"
他挤 进温室,将一个牛皮纸信封交给柳青。
柳青拆开一看,是郑卫国教授亲笔签名的鉴定意见:"柳家沟温室项目技术成熟,效益显著,建议列为省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