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刚刚结束全体大会的秦晓坐在办公桌前皱着眉头,手指不断的轻敲桌面,脑中飞速的思索。
将手榴弹和地雷分到各根据地让他们自行生产,使得边区兵工厂甩掉这个沉重的包袱,这不管是对兵工厂的未来发展,还是各根据地抗击日寇都是有利的,在计划思索期间秦晓也想到过很多困难,但是在工人方面却有些犯难。
没错在召开全体大会时,手榴弹厂和地雷厂的工人们,在听到要把他们分配到离家很远的根据地后,这两厂八成以上的工人都表示不同意这样的安排。
有工人可能会不同意这是叶部长提醒过,秦晓和老邹也商量了方案应对,俗话说的好“皇帝不差饿兵!”
“凡是自愿前往根据地的工人,工厂会为每人发放五块法币的安家费,在到达当地后每人每月会有工资以外的十块钱补助,如果在根据地期间被小鬼子扫荡打死,或者残疾,工厂会为其照顾家人,家中有小孩的免费读书食宿全包,成年后兵工厂可无条件入职。”
这两个厂的工人几乎都是本地人,本来是不想离家太远,而且分配去的地方又是前线很危险,不过看到如此优厚的条件后便有人心动起来,当即大约有二百多工人表示愿意前往。
“砰砰砰”敲门声响起,秦晓看向门口是老邹。
“秦晓我愿意去的人已经统计出来了,总共有400人。”
说着老邹将文件放到了秦晓的面前。
拿起文件秦晓示意老邹坐下说话,问道。
“党员有多少人?”
听到秦晓的问题老邹不假思索的回道。
“在符合标准范围内的党员有一百个,其中各种理由不去的只有十人,剩下的表示绝对服从组织安排!”
老邹说着还示意秦晓。
“你在往后翻,后面有几个党员写的不要补助的申请书。”
秦晓翻到后面一脸郑重的看完,看着上面的署名一脸欣慰的笑容。
“这林汉,萧左这几个人在夜校学习班时就是学习尖子,现在也没让我失望啊!”
老邹一脸肯定
“申请书我就同意了,这几人以后咱们重点培养。”
“好,知道了!”
老邹答应下来,秦晓随即思索到这几名同志家中的情况,于是说道。
“我记得这几名同志的家中都比较贫困,生活比较困难,这样我这几个月的的津贴都还存在厂内,我一会儿取出来老邹劳烦你去买些慰问品,去他们家里走一趟。”
听到他的话,老邹诧异的道。
“你要全都取出来?我看取出一个月的就可以了,我在添补点完全够了!”
秦晓摇摇头。
“全取出来吧,剩下的钱当慰问金就好了,还有老邹你就别出了,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可不一样家里有好几张嘴等着你的工资养活呢!”
老邹正欲接话秦晓直接转移了话题。
“现在这两厂的工人的人数还是太多,咱们在做做工作,如果是真的有困难离开工厂就活不下的就转到其他厂,如果满了后就直接让他们走吧。”
老邹听到秦晓已经转移了话题,也知道这是为他好,于是回应道。
“嗯,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子弹厂现在缺人我就先往它那里补充!”
手榴弹和地雷厂人员安排商量完毕后,老邹和秦晓再次商量起其他厂前往前线根据地的人员安排。
秦晓和叶部长商量想将手榴弹和地雷的制造下放后,远在前线的副总指挥得知消息当即命人发回了电报,询问能不能在派遣生产人员时,顺便支援些修枪械的人和设备来,他们想成立个修械所。
秦晓一问原因,原来这两个师的仓库里已经堆满了损坏的枪支,但是苦于没有人会修,也没修枪的设备,所以一直堆放着。
现在的八路军被山西这“两山夹一平原”的地形分成了两部分,背靠边区的120师晋西北根据地补给非常容易,有受损的枪支直接派人拉回边区兵工厂,然后在领取新造出来的枪装备部队即可,而远在太行山上的115师和129师可就没这么好的补给条件了,第一路途遥远,途中还要穿过小鬼子戒备森严的占领区,就这一项就让后勤部运输队花费不小,所以输队只有往那里运送装备,返回时只拉一些边区紧缺的民用物资,这导致了那些在战斗中损坏的武器基本就堆积在各自队伍的仓库中。
正当两人商议着人员安排时,红都这边却收到一封来自南方局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