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穗之前倒是想过,要不要买一辆。
她有这个钱。
不过太过高调又容易招惹麻烦,末了还是选择低调做人。
跟上海那边合作的话,应该可以的。
毕竟汽车专利技术是在不断更新的,而且上海大众又是跟德国合作。
也需要拿出自己的“技术”,告诉德国人,我们不是永远落后。
另一方面是跟国家交差,你看,投资我不亏,我这不也在组装生产中搞出专利技术了嘛。
当然,现在国内还没有“专利”这一说。
因为专利法还没实施呢。
报纸上说在讨论,具体实施大概得等明后年了。
姑且先这么叫着。
沈穗不懂技术专利,但懂人情世故。
“咱们先跟上海那边联系,这个技术呢,卖给他们咱们私底下拿钱,但面上是咱们合伙搞出来的,他们也好交差。”
国内怎么用都好说,至于这项专利技术走出国门又会如何。
那就是三机部的事,不需要姜雪卿、沈穗她们操心。
姜雪卿想的没沈穗周全,忍不住感慨她脑子转得快。
毕竟跟上海的汽车制造厂合作是她刚提出来的,沈穗事先并不知情。
她提出一句,沈穗迅速把这个方案完善。
怎么能不说她反应敏捷呢?
虽然看得出来沈穗听她汇报研究进度像听天书似的,但不懂的事情都能给出最妥善的方案。
这是真的厉害。
难怪人有钱呢。
沈穗不知道自己被姜教授在心里头夸出花来了。
她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能不能再把这个研究内容再细化下呢?比如说我家用的铁锅,总是容易生锈,能不能增加个涂层,省得老生锈呢?”
沈穗笑着补充,“不过这不需要热防护,就是需要一个涂层。”
铁锅能扛得起热,不用防护。
姜雪卿没想到沈穗竟然提出这么一个方向,让她有一种大炮打蚊子的感觉。
但……
“可以的,不过可能得需要点时间。”
毕竟航空材料和铁锅材料,区别挺大的。
姜雪卿仔细说着其中的区别,主要是想跟沈穗说,可以做但需要时间来完成实验,找到最优方案。
这点沈穗当然明白,“行,那就麻烦姜老师再费费心,上海那边的话,我来联系吧,等这个锅用涂层弄出来,我再跟厂家联系,谈一个好价钱,这样姜老师你再深入研究的经费也就有了。”
沈穗的社会关系比她更实用一些,姜雪卿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术业有专攻嘛。
何况自己也要继续研究,没空搞这些。
“那就麻烦你了。”为了保证这项技术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姜雪卿又深入浅出的跟沈穗讲了一遍。
懂了一点点。
沈穗拿着姜教授准备的材料回家,准备把这个材料研究透彻。
怎么说呢?
一个好的销售,得对自家的产品知之甚详。
不然被人一问三不知,她要是对方肯定往脚后跟那里砍价。
回到家第一件事,沈穗跟叶素苹打电话,“……对,想着有个车挺方便的,到时候你再来首都,我能开车带你四处兜风嘛。”
沈穗满嘴开火车,“我就想着你在上海那边有没有熟识的,要是没有的话,我就再找薛大姐问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