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对南方的纺织作坊,可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同时,鼓励他们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户部尚书赵忠良也补充道:“臣赞同丞相所言。
此外,还可通过税收政策进行调节。
对国内急需发展的产业,适当减免税收;对进口货物,根据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程度,调整关税。”
就在大臣们热烈讨论之际,一位太监匆匆走进大殿,在南擎天耳边低语了几句。
南擎天微微点头,然后对大臣们说道:“西域楼兰国使臣求见,想必是为通商之事而来。
宣他们进殿。”
不一会儿,西域楼兰国使臣在太监的引领下走进大殿。
使臣恭敬地,向皇帝行了大礼,然后说道:“陛下,我楼兰国对与贵国通商一事极为重视。
回国后,我国国王已着手准备货物,只等通商协议达成,便可开启贸易。
我国希望能在通商中,引入贵国先进的丝绸,纺织技术和瓷器制作工艺,我国愿以珍贵的玉石和上等的香料作为交换。”
南擎天微笑着说道:“贵国的诚意朕已看到。
通商之事,我国也在积极筹备。
只是,技术的传授事关重大,需要谨慎考虑。
朕会命礼部和工部的大臣与贵国使臣详细商讨,在确保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合作的可能。”
楼兰国使臣,再次行礼表示感谢。
随后,北方匈奴国使臣也进殿求见,他说道:“陛下,我匈奴国的商队已在边境待命。
我国希望通商后,能允许我国商人深入贵国内地进行贸易,这样可以扩大贸易规模,让两国百姓都能受益。”
南擎天听后,目光投向大臣们:“众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兵部尚书周武立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谨慎。
匈奴国商人深入内地,虽能促进贸易,但也存在安全隐患。
臣建议,可先在边境设立大型贸易市场,待双方建立足够的信任,再逐步放宽限制。”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南擎天对匈奴国使臣说道:“贵国的提议朕已知晓。
只是,通商初期,为了双方的安全和稳定,还是先在边境进行贸易。
待时机成熟,再考虑扩大贸易范围。”
匈奴国使臣虽有些失望,但还是表示理解和接受。
早朝在忙碌,而充实的讨论中持续着,大臣们围绕通商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从贸易规则的制定,到人才的培养;
从边境安全的保障,到国内产业的保护。
每一个问题都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每一个决策都需要谨慎权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殿内的光线逐渐发生变化。
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大臣们的朝服上,映出一片庄重的色彩。
南擎天看着眼前,热烈讨论的场景,心中既有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待,也有对责任的深深感悟。
他深知,通商之事一旦开启,将对南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变革,更是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契机。
终于,在大臣们达成了一系列初步共识后,南擎天缓缓说道:“今日早朝,众爱卿对通商一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通商之事,关乎国家兴衰,朕会认真考虑大家的意见,尽快制定出详细的通商方案。
散朝后,丞相、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留下,我们再进一步商讨具体细节。”
大臣们纷纷行礼退下。
走出太和殿,大臣们仍在低声交流着,对未来的通商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而皇帝则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只是通商之路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