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啊!”】
【“我不嫁!”】
【“不嫁?你究竟读了哪本圣贤书,教你忤逆父母的?”】
【“为什么非要逼我嫁给马家?”】
【“无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儿女婚嫁一定是由父母做主,不由你嫁还是不嫁,这是个常理。”】
【“如果我已经跟人家定了亲,那照常理说,我怎么可以有两个丈夫?”】
【“定亲?没礼没聘,没查家底没对门第,自己定亲?”】
【“我跟爹说了咱们的事,只可惜”】
【“只可惜我官小如豆,为什么不多给我几年?”】
【“再过几年你也比不上马家呀!”】
【“官场官场,就是是非之场,就像我爹做了官,还要巴结更大的官,怎么斗?”】
【“有贼啊!快抓贼!”】
【“我不是贼,放开我!”】
【“老爷,他到底是个县令啊!”】
【“县令算个什么?芝麻绿豆大,跟士族一点关系都没有,别停,接着打!打到他怕,让他以后都不敢在祝家门口过!”】
【“我是这里的县令啊!”】
【“祝夫人,这池里的鱼我看你应该放生了。”】
【“放他们出去,外面的环境恶劣,适应不了他们会死的。”】
【“变的不适应,因为他们原本就来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应该有池塘。”】
【“说的挺潇洒,放得下你就不会出家当和尚。”】
【“我身无一物,有什么放不下?
你什么都有,还什么都想要,贪心到连人家的东西都想要,你要的实在太多了。
你困住了他们,他们就跟这的鱼一样不敢见人,能放下就放下吧。
网开一面,功德无量。”】
【一直以来,梁祝的故事不断被翻拍,重写,但毫无疑问只有这一版才真正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难以逾越的经典。】
【同时也让观众明白,造成梁祝悲剧的真正内核。】
【其他版本的梁祝会大幅度的刻画马文才这个角色,让你以为梁祝是一个三角故事。】
【但是这一版的梁祝,却几乎没怎么出现马文才。】
【因为马文才这个人物从来都不是造成梁祝悲剧的主要原因,而是那个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的时代。】
【在当时那个年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梁山伯作为寒门,是绝对不可能和士族门阀通婚的。】
【而祝夫人对梁山伯说的那段话,更是整部剧的核心所在。】
【曾经的祝夫人也如祝英台这般与若虚大师相爱,但却因为阶级不同,最终一个出家,一个出嫁。】
【小时候不懂古代的爱情为何总是那么凄美,长大后才明白,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抗,也是血的教训。】
【故事的最后,祝英台在雨里的那个镜头,洗尽铅华,干干净净,朴素归真,梁祝二人双双幻化成蝶,永远结伴在一起,实在让人过目难忘。】
【有人曾经说过,千万人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能化成蛾子、苍蝇。】
【从古至今痴男怨女无数,但能像梁祝这般爱的纯粹,爱的决绝者却是少之又少。】
【这版梁祝虽是魔改,但却让观众真正明白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评论区
【什么感化蛮夷外族,汉人不背这个锅,那是文化人说的。】
【所以徐导他会拍啊,一针见血地拍出了原着最本质上要表达的东西。梁祝追求的爱情本质上就是想冲破封建,可惜冲不破,最后也只能化蝶。】
【徐导一棒子打死了后边对梁祝翻拍的人们。】
【祝夫人这一段台词才是全片的精粹!这个版本连马文才都没有出现过,说白了阻碍他们爱情的本就不是马文才!】
【徐导的《梁祝》个人认为是最好的一版,梁祝的爱情悲剧不是因为马文才,而是那个吃人的时代,祝母的暗线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用窥斑见豹的方式描述了那个衣冠南渡,民不聊生的年代,说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的,全是史盲。】
【祝英台她妈说的这些台词放现在依然正确。】
【这个版本,马文才连面都没露,阻隔在梁祝之间的,是整个时代!】
【这台词放在现在也是相当炸裂。】
【梁夫人可能也是被命运玩弄的女性,她可能也挣扎过才会跟祝英台说的那么直白!】
【其实半年感情能有多深?】
【可能是我年龄大了,我觉得她说得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