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孟怀礼和顾景宣进入后殿后,就开始不对付了。
批阅奏折的时候,顾景宣和祝清堰是初审,孟怀礼是复审,林兴盛是终审盖章。
经过大殿内那一幕之后,孟怀礼复审之时队顾景宣的批语就各种挑刺,每次都打回去让他重新批阅,也不再如往常一样帮他改正奏折,针对意图十分明显。
后殿里,祝清堰和林兴盛二人对视一眼,刚刚他们两个离开了后殿,发生了什么?
怎么突然就有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自此,梅君与凤君的矛盾从政务争执,彻底蔓延至整个家族。
朝堂之上,孟氏与顾氏两大家族如宿敌般,彼此虎视眈眈,绞尽脑汁地搜寻对方把柄,一场暗流涌动的权力博弈悄然拉开帷幕。
孟氏官员率先发难,一纸弹劾奏章掷于朝堂,言辞激烈地控诉顾氏子弟倚仗顾丞相权势,肆意妄为、目无王法。
他们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强抢城南绸缎庄之女,致使那柔弱女子走投无路,悲愤之下投井自尽。此等恶行,令人发指。
顾氏亦不甘示弱,迅速予以回击。
顾氏官员振振有词地弹劾孟氏一族,称其仰仗家族出了凤君,飞扬跋扈,强行圈占二十亩良田。那良田本是老农一家的命根子,被夺走后,老妪绝望至极,竟撞柱而亡,凄惨之状,令人痛心。
风波未平,又起波澜。顾府家仆嚣张至极,当街殴打粮商,拳脚相加,生生将人肋骨打断三根,视人命如草芥。
而孟氏家仆也毫不逊色,仗着凤君之势,四处威逼商贾出资孝敬,引得众人敢怒不敢言。
顾氏一族更是借此机会,大肆宣扬凤君德不配位,企图动摇其地位。
在这剑拔弩张的局势下,两派人员你来我往,互相攻讦,争斗愈发激烈。
而祝氏一党则在一旁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朝堂之上一时喧闹非凡,混乱不堪。
楚倾凤见状,龙颜大怒,厉声呵斥双方管教无方。
当即下旨,罚双方俸禄一年,责令各自回去闭门反省十日,并严厉警告:
若十日后仍无法约束好家族,不能为民分忧,不如趁早辞官归乡。
顾丞相和于阁老作为两派代表,被女帝严惩,不敢违背,连连称是,承诺回去后定当深刻反省。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数日后,女帝便宣召菊君祝清堰侍寝。
祝首辅得知此消息,喜形于色,得意非凡。
这次他们祝氏一派的煽风点火不仅让顾、孟两派受到惩罚,还让自己的儿子得到了女帝的青睐,怎能不欢喜?
可他万万没想到,顾、孟两派在短暂的惊愕后,迅速放下往日成见,调转矛头,联合起来开始弹劾祝首辅一派。
两派心中皆明白,祝氏想坐收渔翁之利,简直是痴心妄想。
唯有中立一派置身事外,看的分明,这三个派系互相针对,真正坐收渔翁之利的是女帝啊!
女帝这一手权衡之术运用的极为顺畅,不仅让顾,孟两派互相针对,还将祝首辅一派拉下水,三方在朝堂互相攻讦掣肘。
可这一场纷争,唯有女帝稳坐高位,眉眼尽是掌控全局的淡然。
短短四年,女帝已然成长到这种地步了么?